2020年11月16日
第A15版:产业热点

全面电驱动化 汽车产业发展路线确定

  ▶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路线图提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专家表示,路线图2.0明确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各占一半的目标,这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表示,基于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愿景和产业愿景,路线图2.0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面向2035年的六大总体目标,包括: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全面电驱动化会让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高度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介绍,路线图2.0对节能汽车整理出来的六项核心技术:混合动力、集成技术、专用发动机技术、专用动力耦合机构技术、高性能电机技术、高水平功率型电池技术(电控系统技术)。这些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发展方向上存在大量重复,发展电动汽车可以推动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主要存在两种形态的产业链,即传统燃油汽车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际上,整个汽车工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全面电驱动化可以消除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技术体系界限,构筑中国汽车产业新的整体的技术架构和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形成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整体思路和布局。”王秉刚说。

  路线图2.0提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将以纯电驱动总成、插电式机电耦合总成、商用车动力总成、轮毂轮边电机总成为重点,以基础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国产化为支撑,重点提升我国电驱动总成集成度与性能水平,预计 203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乘用车电机比功率达到7.0kW/kg(千瓦/千克),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功率达到70kW/L(千瓦/升),纯电驱动系统比功率达到 3.0kW/kg。

  “届时,我国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纯电动汽车在整车能耗、持续行驶公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基于此,我国动力电池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进入了世界前列。”李骏说。

  迎接快速发展期

  基于六大总体目标,路线图2.0分别以2025年、2030年、2035年为关键节点。预计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走出培育期,迎接快速发展期。”在王秉刚看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步走出以政策激励为导向的培育期进入市场导向为主的时期。“虽然去年到今年因为受到整体经济情况和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因此,路线图2.0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量定了一个目标: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50%。”

  “路线图2.0提出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并举发展,明确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各占一半的目标,这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引领国内车市增量提升的重要力量。

  “从市场角度预测,路线图2.0提出,我国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点的年产销分别为3200万辆、3800万辆、4000万辆;同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占比结构。由此可以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量分别是640万辆、1520万辆和2000万辆。照此结算,2020-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增速同比约为39%。此后虽然会逐步降低,但增量仍然实在巨大,这对鼓舞行业信心意义很大。”崔东树说。

  基础设施建设将提速

  路线图2.0提出,将以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为目标,实现充电设施网络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绿色安全和性能优异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要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特点与市场需求出发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在王秉刚看来,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经营管理都要加以认真的考虑,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并不等同于充电站建设,根据统计,目前国内私人购车配电桩的比例已经达到70%左右,只有10%左右的消费者要到公共充电桩进行充电。因此建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停车与充电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上,减少公共充电站建设的盲目性。把停车难、充电难结合在一起,到停车的地方去充电,这是最好的、最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王秉刚看来,私人普及型电动汽车应以停车位充电桩为主,公共充电站为辅;高端型电动汽车应采用慢充、快充、换电、电池银行等多种方式;公共领域车辆根据需求采用高效经济适用的方式。“应支持智能错峰充电,逐步推广V2G(车辆到电网),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交换,为规模化的车—电协同做准备。推动光伏、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广‘微电网’技术,要把电种的推广和能源变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2020-11-16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9493.html 1 全面电驱动化 汽车产业发展路线确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