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公司计划扩产能、上设备。但缺资金,是长春高新区为我们协调金融机构追加了1000万元贷款。”吉林省弗朗医疗科技公司财务人员张晓颖说:“税务部门对照优惠政策,还为我们节省了145万元税款。”
长春高新区及时化解弗朗医疗科技“火烧眉毛”的难题,只是疫情期间吉林省科技部门、高新区、双创载体等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缩影。
今年年初疫情发生后,吉林省科技部门针对企业在政策、服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需求推出实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发展。
真金白银助企业渡难关
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扶持很关键。疫情发生后,吉林省科技厅发出倡议,号召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减免房租、服务费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吉林省摆渡创新工场、吉林省青年创业园、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等一大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及时落实相关减免政策。截至5月底,吉林省创业孵化载体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及物业管理费、采暖费、水电费等各种费用超4500万元,在孵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很暖心。
此外,吉林省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促进“双创”和增加就业的独特作用,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创业投资企业予以引导基金扶持、政府项目对接等政策支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的重点企业,对优质创业项目免除反担保要求。
科技服务加速企业复产
疫情发生后,科技企业创业活动受阻。为此,吉林省科技厅在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及时有效精准帮助科技企业复工复产、创新发展。
吉林省科技厅围绕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和“双创”升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主题服务日”活动。据悉,此次活动包括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训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活动等,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同时,结合吉林省“服务企业周”活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训力度,利用各种线上线下平台,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在线培训、在线答疑等活动,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宣传解读“援企稳岗、减税免费、社保减免、金融支持”等重点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同时,聚焦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了“院士专家民企行”活动,遴选和邀请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参加“问诊”活动。此次“院士专家民企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对接的方式开展,“吉林人才网”和“吉聚人才”微信公众号开辟在线“问诊”栏目,有需求的企业可以自主发布急需解决的难点难题,院士专家在线服务解答;线下,有2名院士、18名相关领域专家和42家企业参加对接“问诊”活动,达成技术合作意向17项、人才引培合作意向205项,现场签约5项。
此外,吉林省科技厅还会同有关部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其中一项举措就是探索建立“两纵三横”跨区域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对口合作机制。“两纵”,即上对科技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下对吉林省内各地区;“三横”,即与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对口合作,并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社会检测机构等多方优质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做好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资源对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技术攻关带来逆势增长
疫情对科技企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危中寻机、破浪前行?吉林省科技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科技战“疫”的同时实现了逆势增长。
长春高新区企业润方(长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响应,联合吉林大学、吉林医药学院等吉林省内优势科研力量,集中开发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从春节至今,公司很多研发人员一直在加班加点工作。生物芯片、包被试剂、封闭试剂、检测试剂等重要的原材料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自豪地说是‘吉林制造’。”润方(长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许志锁说,该公司目前完成3款新冠肺炎检测产品开发,填补行业空白,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销售证书,并进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相继接到欧洲、非洲等地区多个国家的订单。
为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疫情发生后,吉林省科技厅紧急统筹吉林省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科研力量,启动实施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专项”。如,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承担“吉林省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感染标准预防体系的建立”、长春中医药大学承担“结合地域特点辨证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效果评价”、长春理工大学承担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平台及系列装备”等20个应急攻关课题,助力科技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