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
近几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投资火热,其中我国国内资本更是这波潮流中的主流;无论是在一级市场亦或二级市场,“半导体”也已经逐渐从专业名词走向“大众化”。
数据显示,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上半年集成电路行业企业实现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22.44%和97.11%。颇受关注的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达131.6亿元和13.9亿元,同比增长29.38%和329.83%。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公司显示出较强增长潜力,华峰测控、安集科技和沪硅产业3家企业营收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
“半导体行业最近一年比较火热,上市的公司非常多,而这在2018年以前是非常难实现的。”中信证券投行信息传媒行业联席负责人黄新炎表示,投行选择IPO客户时一般遵循几个筛选原则:一是实现核心产品替代特别是芯片相关核心(领域)更受关注。二是企业的科技含量有多少,具不具有先进水平,能不能全球化竞争。三是企业是否具有前瞻性产业布局,是否具有相对成熟的销售网络。四是是否具有细分领域的相对优势,资本希望还是布局细分市场规模比较大、能够有成长性的领域。
曾担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的魏少军认为,在科创板或其他板块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估值还是合理的。其中,一些投资主体目光比较短浅,追求短期的利益,这对企业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半导体产业需要长期、持续、高强度的投入。
同时,魏少军认为,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投入也需要持续性,尤其是科创板上市企业,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应该把从股市等资本市场拿到的钱持续不断地投入到研发中,才能使企业未来走到产业链前部。
“虽然整个投融资今年显得比较热,但是很多机构看的还是从1到100再从100到上市的过程,而从0-1的融资不管是天使投资机构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保持相对偏保守的风格。”润邦半导体材料董事CTO林晓辉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消费市场将带来很多的消费场景。所以,中国具备半导体快速发展的土壤。”光源资本创始人兼CEO、光源成长基金创始合伙人郑烜乐表示。
郑烜乐分析说,首先AI算法需要更好的AI芯片,从CPU到GPU,性能更强的AI芯片,不管是云端做训练、做推算还是端侧都对半导体有长期的需求。二是5G带来的是万物互联时代,不管是云端芯片或者是半导体设备还是IoT端侧都有大量应用场景、有大量的半导体需求。三是随着推进电动车的升级换代,整车厂也在谋化智能化转型,所以智能汽车未来将会是半导体企业重要的服务对象。此外,还有AR/VR等各种消费娱乐终端也会对半导体有着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