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7日
第A2版:要闻

苏州高新区:山水田园间飘逸“幸福味道”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

  ▶  本报记者 刘琴

  粉墙绿树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江南水乡之美总是令人心生向往。“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代诗人王赓言的诗句形象描绘了苏州“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绿色天堂。

  如今,在苏州城西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苏州高新人创业奋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处处飘逸着来自百姓心田的“幸福味道”。

  勤劳致富

  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90后”考证达人、悠然北山“二掌柜”、74岁树山村“场叔”……生活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的“可爱的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勇敢尝试,走上了一条勤劳致富的小康之路。

  出生在苏州高新区的“90后”考证达人陆晓婷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在近5年时间里,她考取了10余张证书,包括玉石鉴定、红木鉴赏、创业培训等多个门类。

  目前,陆晓婷在江苏无锡开设了一家名为“繍珏文创”的设计工作室,主要从事首饰设计和定制。“以前考证需要到外面报名、缴纳培训费,现在在镇里的富民培训基地就可以免费学、免费考,真是太便捷了。”陆晓婷说。

  自称悠然北山“二掌柜”的朱雅琴是通安镇树山村人,目前经营着名为“悠然北山”和“花想容”的两家精品农家乐。

  “前几年,‘梨花节’打响了通安镇树山村的旅游品牌,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已经出现了一些粗放型农家乐。彼时,村里也在整顿村容村貌,鼓励村民把农家乐做优做精。”朱雅琴和老公“大掌柜”敏锐嗅到“商机”后,双双辞职,把自家的两层楼“换装”成了悠然北山精品农家乐。

  步入正轨后,这家精品农家乐很快用小炒鸡、太湖激浪鱼、田螺塞肉等口味地道、制作精美的菜品抓住了游客的味蕾。“我们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机,苏州高新区、通安镇都大力支持和推动树山建设,靠着两家农家乐,我们家的收入比前几年翻了好几番,日子越过越美。”朱雅琴说。

  事实上,通安镇通过富民惠民举措让百姓走向小康生活的成功案例,在很多年前就有传统“样板”。

  七八月份是翠冠梨上市的日子。74岁的树山村民沈根兴除了每天忙着采摘自家的翠冠梨,还帮忙打理着“树山林场”的不少“集体梨”,勤劳热心的沈根兴被村民称呼为“场叔”。

  以前,树山村的农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2000年,村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了翠冠梨。“这种梨种在树山能行么?”当时,在全家人的质疑和反对下,沈根兴还是毅然把家里3亩地拿出一半来大胆“先行先试”。

  苦等三年,一朝花开结硕果。沈根兴当年试种的梨树一下子结出了600多斤翠冠梨,获得近2000元收入,相当于在同样面积上连续3年种植水稻的总收入。如今,沈根兴家依靠种植翠冠梨、杨梅和云泉茶,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大步奔向小康生活。“从前饿过、苦过、累过,如今守着地里的‘树山三宝’,一切都好了。”他说。

  人居环境靓起来

  幸福生活美如画

  “农村环境有多美?到潘红燕家看看就知道啦!”走进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青灯村村民潘红燕的家,看到的是一幅花香满庭院、赏心悦目的美丽乡村的新图景:院内花草树木绿意盎然,错落有致;屋内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小小院落里,到处弥漫着浓烈的蓬勃生机。

  时常有村民前来观赏,看完之后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弄得太整洁、太漂亮了,我们都不好意思过来了!”渐渐地,在潘红燕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村民也开始精心打理自家庭院,栽花养草已成为他们追捧的新时尚。

  “如今,农村变化很大,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潘红燕看着这些变化一点点发生:几年间,原本路边堆放的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修建的停车场;老旧的房屋外墙经过重新粉刷焕然一新,并绘上颇具意境的水墨画,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年来,浒墅关镇加快“三村一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缓缓展开。

  在浒墅关镇九图村,宏图桥周边违建平房不见了,所在地块“华丽转身”,变身为2019年建成的党建公园和健身步道。“现在老百姓走走看看、蹦蹦跳跳、坐坐聊聊有了舒心场所,这才是苏州城中最美田园该有的模样嘛!”九图村党支部书记夏建华自豪地说。

  换新颜,展新貌。白墙黑瓦的住宅楼、360度全覆盖监控、太阳能路灯,再加上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这个有23年历史的老小区——浒墅关镇龙华一村经过改造,又散发出新气息。

  “走进小区,看到一片绿油油的,就感觉很舒心!”住在龙华一村的王才娟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才娟从小区建成那年起就入住了,但时间一长,小区的各种配套跟不上,居民楼的墙面也开始脱落,家中老人都不敢出门。

  “我们小区附近都是新建的小高层,楼造得很漂亮,还有各种便民设施。”眼看着周边一座座新小区建成,王才娟甚是“眼红”,“现在我不羡慕了,我们小区虽说只有3栋楼,但每栋都改造得漂漂亮亮,像是古建筑,每天走进走出,我感觉就像住进了新小区一样。”

  “涓涓溪流滋稻芽,渊渊细水润麦花。西塘河畔丰蔺草,三村点睛姑苏画。”一首平凡无奇的打油诗,道出了张之由心中浒墅关美轮美奂的田园风光。

  2018年4月,来浒墅关工作的张之由被安排在浒墅关现代农业公司工作,他发自内心感慨道:“两年多来,浒墅关镇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笑容更多了,幸福感也大幅提升了。”

  社区居民心连心

  生活飘逸“幸福味道”

  日前,在通安镇华通六区海棠驿站成立两周年之际,一场爱心满满的“送清凉”活动如约而至。

  8月3日一大早,“暖阳连心”行动支部志愿者早早来到社区,有烧开水的,有切姜丝的,有搬冰水的,有调酸梅汁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200多杯酸梅汤和姜茶全部封装完毕,并由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送到各自网格内的一线工作人员手上,让他们在炎炎夏日也能“倍感清凉”。

  “我从居民家中登记完信息准备跑下一个单元,刚下楼就在楼道口碰到了工作人员给我送酸梅汤。最近天气实在太热了,能喝到冰凉酸甜的酸梅汤,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感谢社区和志愿者们的关心。”华通六区专职网格员费雪琴感激地说。

  通过“送清凉”活动,华通六区将关心真正送到一线工人的心坎儿,“暖阳连心”行动支部党员志愿者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一线工人的敬意和感谢。

  而通安镇华通花园第五社区居委会的贴心服务更让居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滋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原通安镇真山村拆迁划归为通安镇华通花园第五社区居委会。之后居委会改造一新,建设了一座“真山茶馆”。茶馆于今年5月开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茶馆,这里寄托着居民的情感,成了促进邻里和谐的交流空间。

  “喝红茶时,会有朗读党史、红歌表演和党员故事分享会等节目,居民可以喝茶观看,也可即兴分享感悟心得;喝绿茶时,针对居民的诉求,以及痛点难点问题,打开茶馆议事模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交换意见;喝白茶时,会组织关心关爱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活动,大家一起喝茶聊天,愉悦身心;喝花茶时,主要是以女性为主,借助社区妇联力量,组织好物分享、技能互助等系列活动,在闲聊之间丰富妇女朋友的生活。”华通五区工作人员章晶说。

  “到茶馆喝茶,我们老苏州人叫‘孵茶馆’,点上一杯茶,有茶喝、有书听、有地方聊天,简直太惬意了。最近,茶馆里面有了新‘节目’,但不变的还是那个‘味道’。”居民邹大爷说。

  华通五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福林表示:“自从我们推出‘真山茶馆’这一协商议事的模式之后,居民一下就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变化,让大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09-07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794.html 1 苏州高新区:山水田园间飘逸“幸福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