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争粉
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南角,中关村科学城5G+8K产业园正在紧张施工中,目前总体工程进度已接近50%,预计今年11月份投入使用。
据了解,该产业园将打造全新超高清视频产业链,链接上下游企业合力创新,形成该领域的带头示范园区,改变一代人的视觉体验。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产业园将为电视观众提供比现在普通高清电视画面清晰16倍的超高清转播。
“8K+5G”
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
从电视诞生至今,提升画质一直是研发人员的追求目标。“8K拥有超过3300万像素和每帧680亿种可能的颜色,可以实现真正的3D效果,更接近人类视力的像素密度、视野和色域。而5G提供的高速、低延迟传输网络非常适合8K超高清。8K和5G是天作之合,5G+8K的应用可以把清晰的画面投送到人流密集的广场、街区,走进老百姓的家庭。”业内专家表示。
作为全球首次舞台艺术“8K+5G”直播,8月8日,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线上系列音乐会的首场演出“繁华众声”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BOE(京东方)携手合作伙伴实现“8K+5G”超高清实况直播,让人们享受到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震撼视听盛宴。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8K+5G”震撼的直播效果,“北京消费季——百屏联动新消费”推广活动在北京大族广场、王府井、三里屯、金融街购物中心等六个区域布设8K电视、5G手机等显示终端,实时呈现音乐会盛况,让人们在远程就能欣赏到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繁华众声”音乐会。
“从来没见过这么清晰的画面,就像带了VR眼镜,有沉浸式体验的感觉。”在现场观看直播的观众开心地说。
据了解,活动当天,“8K+5G”直播产业链协同工作组(联盟)成立,更加速全新8K+5G商业模式形成的步伐。
构建8K+5G产业生态体系
为推动5G+8K产业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布局的5G+8K产业园区既是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集中承载区,更是5G+8K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基地,承担着超高清视频核心技术孵化和突破、规模化内容生产服务和商业化场景培育运营等任务,致力于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体系的驱动核心和服务2022年冬奥会先行先试的实验特区,引领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该产业园位于海淀区四季青桥西南角,紧邻西四环,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按照5G+8K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方案,园区着力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商业应用”的产业链条,构建可持续、高度融合的技术链和企业链,推进超高清视频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营造全产业链、全市场结构、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园区创新生态的自行进化和生长。
据了解,产业园按照5G+8K技术公共服务集群和综合展示应用示范基地两大功能进行总体设计,空间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园区的功能布局可以概括为“1+2+3”,通过聚合5G+8K产业链创新企业形成先导性的“近场研发”孵化器,提供5G+8K研发、验证、展示、示范、运营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前店后厂”模式的5G+8K超高清内容生产、资源汇聚、传播的应用生态圈。
“1”即1个5G+8K产业孵化器。该孵化器规划面积近1万平方米,为超高清视频产业前端制播、传输分发、终端呈现等全链条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近场研发”服务,通过研发空间运营、专家技术咨询、孵化投资、过程监理、产品中试、系统集成应用等服务,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推进企业融合创新发展。
“2”即2个5G+8K公共服务平台。其中5G+8K制播分发公共服务平台,规划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5G+8K制作、播控、网络分发、边缘计算、云服务、5G专网等基础设施,拉动8K民用终端和视频内容消费升级,为支撑北京冬奥规模化超高清转播奠定基础;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公共服务平台,规划面积4000平方米,包括超高清场景数据仓库、超高清演播室、后期制作、超高清人才培训基地等。
“3”即3个5G+8K展示应用示范区。室内规划面积7500平方米,包括1个室内8K+三维声大屏幕沉浸式剧院和行业、商业展示应用示范区,1处户外半开放式8K LED大屏和5G+8K电视设备的系统集成舞台,1间超高超宽空间的大屏幕观赛区。
未来,该产业园将形成超高清内容直播、转播和生产能力;超高清视频内容传输分发和运营保障能力;软硬件核心技术研发生产能力;规模化商业运营能力,力争达到年10亿元级运营收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