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4日
第A12版:双创故事汇

马广伟:从打工仔到企业家

  ▶  本报记者  刘琴

  “人的一生只有不懈追求,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从当年只身前往广州打工到如今的小有成就,这几年创业打拼的经历,让我品尝到了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那些走过的艰辛创业路程,让我倍感珍惜。”河南省兰考县盛远胶带厂厂长马广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漂泊在外的艰辛

  1981年,马广伟出生在河南省兰考县惠安街道司野村。与众多的“80后”相比,早早就外出打工的经历,让他身上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

  进工厂、跑工地、做家装……多年来,马广伟曾在广州、杭州、合肥等地打过工。“出去打工,家里的两个小孩只能留在老家,父母帮忙带看。”马广伟说,他和妻子只能半年左右回家一次,相比漂泊在外的艰辛,对父母孩子的牵挂让他感到更加煎熬。

  2006年,马广伟来到东莞打工后,发现这里的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许多企业老板通过创业致富。置身其中,他不禁有所触动。马广伟一边打工一边想:这里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白手起家,然后才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那时候,马广伟心中萌发了回乡办厂的念头。

  回乡创业 万事开头难

  2015年,怀着对故乡和家人的眷恋,马广伟从杭州回到了司野村。“回来能干什么,刚开始我也摸不着头脑,就在兰考县城里做了2年装修方面的工作。”马广伟说,2017年上半年,兰考县产业聚集区吸引了一批知名家具生产厂商落户,他潜意识里察觉到这里一定蕴藏着机遇。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研,马广伟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胶带生产上。“周边有很多家具厂,产品封装发货,一定会用到胶带。”马广伟说,2017年年底,他在村里创办了兰考县盛远胶带厂。

  万事开头难。企业刚创办时,只有马广伟一个“光杆司令”,他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为了添置设备筹资金,马广伟曾经跑遍了银行找寻贷款,却因为没有担保人吃了闭门羮。“最终,我从朋友那借了几万元钱,购置了第一台胶带生产设备。”马广伟说,满怀期待和欣喜的买回设备,却发现被自己陷入的“误区”给“坑”了。

  “我买回来的是一整套设备,从涂胶、印制到成品,可以全流程完成胶带生产,然而涂胶、印制因涉及到化工原料,不环保,无法在厂里使用。” 马广伟说,后来才知道,这种设备产量低,早已经被市场淘汰。就这样,投入的8万多元不仅打了“水漂”,购置的设备也成了“闲置品”。

  “当时对胶带生产流程一点也不懂,因为缺乏经验,自己吃了不少亏,走了不少弯路。”马广伟说,创业初期的艰难比预想要多很多,重重压力快让他喘不过气来。

  困难重重 也信心满满

  在厂里只有马广伟一个人那段时间里,他也真正体会到了创业是艰难的,也是孤独的。“我常常为了接一个单子,四处奔波,到处碰壁。好不容易有了订单,又要自己生产,没有人手,我就只好自己干。”马广伟说,有一次有个订单要着急交货,把他急得团团转,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有个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解了燃眉之急。回想起创业初期的经历,马广伟依然唏嘘不己。

  “努力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积累了几个客户,发出去几批货物,对方提出要结账付款了,让我开发票过去,然而我却不知道怎么开票,怎么报税。”马广伟说,当时的心情真是一边欢喜一边愁。

  “那时候对税务、成本核算等问题什么也不懂,只好遇到问题就咨询,从不懂到‘装懂’到现在真的懂,自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酸楚。”马广伟说,创业中经历的波折,不仅增长了他的人生阅历,在不断跌倒与爬起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强大。

  “我始终坚信踏踏实实干下去,用诚信去做好产品,就一定会赢得客户的信任,赢得市场。”马广伟介绍说,虽然疫情期间业务受到影响,但今年预计可实现年营业额100多万元。

  谈及创业的感受,马广伟说:“返乡创业对于我来说,虽然艰辛又曲折,但是能有更多时间陪在家人身边,能守住自己的小家,守住一份幸福,我觉得很值得。”

  去年,马广伟被村民推选为司野村村委委员。谈及创业的规划,他说:“当选村委委员后,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未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把事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奔向小康生活。”

2020-08-24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596.html 1 马广伟:从打工仔到企业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