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3日
第A3版:热点

地摊经济“活”了 能“火”多久?

  ▶  本报记者 李洋报道

  疫情之下地摊经济“火”了起来。近日,在中国科技咨询协会举办的“地摊经济”生命力网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让“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社会生态的一部分,如何协调城市管理和地摊经济共同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是落实“六稳”“六保”

  题中之义

  “疫情期间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表达的是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关注,和对当前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的一个关注。它的象征性意义,我认为更大于把它作为一个经济规模化的经济现象去倡导的实际意义。”南京敏捷智库创始人张晓东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地摊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下的有益补充。而此次疫情下,这种夜间经济或者叫地摊经济,解决的是低收入群体生存生活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特别是在“六稳”“六保”保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宋文阁说。

  “如果说地标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绩,那么地摊折射的则是民生,是百姓的生存空间。近年来,我国地标建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地摊越来越没有空间。这次疫情之后,提倡发展地摊经济,这是国家对这么多年城市发展方式的一次反思。”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

  “一个城市要创造更多的人气,需要用地摊来打造区域个性。希望未来的城市发展,更多去发展能体现出区域个性、充满人气和生活气息的街区。” 王德禄说。

  创新监管

  不能“一刀切”

  “地摊经济自身成本低,能够带动就业、拉动消费,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压力或者考验。” 张晓东表示。

  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岳说:“在什么地方摆,摆多大,摊贩是否要拥有正规的商业执照?经营食物的摊贩,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责任算谁的?这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

  “以前长期整治地摊,摊主和城管之间经常进行猫鼠游戏的‘游击战’,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切一刀,特别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严格的管制,以及私自设置各种的准入条件,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作用。”宋文阁说。

  张晓东也认为,应该因时因地,从保留有烟火气的城市文化、市政文化的角度,来打造地摊经济。

  张晓东表示,在推动民生服务的背景下,发展地摊经济,可以结合城市管理、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数字经济的转型,比如利用空间网络技术、地理编码、嵌入式地理引擎进行全景式的指挥,跨部门调度,有效保障地摊经济摆摊带来的占道、卫生环境等问题。“地摊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倒逼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推动城市对包括污染、交通等问题进行动态的管理。”张晓东说。

  “打造能够为城市带来温度的地摊经济,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摊贩的创新,还包括公共领域的创新,业态的创新,甚至在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北京智囊维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机构董事长傅强说。

  地摊经济未来

  能够走多远?

  “疫情过后,生活生产恢复正常了,我们还需要地摊经济吗?” 袁岳说,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人,对摊贩还依然有情感。但对于30岁以下的青年来说,这部分的记忆是不强的,这部分人群更喜欢做的是网络直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形态的非正规经济不会以地摊经济为核心。

  “为保持持续发展,摊主应该明晰自己的发展定位,找准差异化优势,做好营销的保障,然后精细化管理,升级用户体验。”张晓东说。但他同时表示,“地摊很难形成一种非常有规模的经济现象。”

  “地摊会给城市带来一丝色彩,成为城市生活的调味品。发展地摊经济既不能延续之前严厉整治的机制,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但也不能把地摊经济当成一个拯救经济的灵丹妙药,甚至演变成为流行趋势。” 袁岳说。

2020-08-03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8334.html 1 地摊经济“活”了 能“火”多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