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戈清平报道
6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中芯国际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这意味着A股市场将迎来一家市值千亿元的芯片代工巨头。
此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接下来还会有一些重要的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记者梳理发现,科创板开市近一年,目前半导体上市企业数量众多,未来有望占据半壁江山。那么,未来科创板是否会因中芯国际等更多半导体企业的登陆而形成示范效应?在当前情况下,半导体行业未来走势会如何?
半导体企业
在科创板上市速度加快
当前,去科创板上市已成为众多电子信息企业的共同选择。就在中芯国际获科创板注册批文的同一日,中国证监会还同意了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上市申请。
记者查阅科创版上市数据发现,截至6月29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共115家,企业数量排在前列的分别是:医药生物行业(24家)、计算机行业(24家)、机械设备行业(20家)、电子行业(18家)。其中,电子行业中细分的半导体公司数量为11家。
按当前总市值排序,医药生物行业排在首位,其次是电子行业,第三是计算机行业。不过,一旦中芯国际正式上市,那么电子行业总市值将一举超过医药生物行业,位居第一。
此外,从方星海的表态来看,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从目前来看,中国证监会已同意寒武纪、中芯国际科创板IPO注册。前者被誉为“AI芯片第一股”,是国内该领域首个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200亿元;后者则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港股市值超千亿元。
除了这两家明星企业外,科创板上还有26家属于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行业的企业已提交申请。
另一方面,“新三板”中还有众多电子信息企业,他们也是科创板储备企业的重要来源。
通过梳理“新三板”发现,截至6月29日,已有53家企业申报“新三板”精选层获受理,其中有10家企业成功过会。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三板”半导体企业数量还有95家。东吴证券研报统计更是表示,目前还有14家半导体公司披露上市计划,但未明确披露上市板块。
审批时间缩短
半导体集聚效应明显
从科创板上发现,半导体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监管层面也在加速这类型企业上市步伐。
据悉,寒武纪用时68天过会,打破当时审核纪录;中芯国际审核时间更短,为19天。
“中芯国际的快速审核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前其已在境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市场检验。”一位投行人士说,“中芯国际上市的更大意义在于,标志着从资本市场角度支持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带动半导体制造业的估值,加快国内芯片国产替代化的脚步。不出意外,两家公司都将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成功上市。”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贾亦真表示,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以来,政策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扶持一直在加大。此外,该行业还有大基金一期、二期从资金层面护航。总体来说,目前半导体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估值高、业绩增速高的阶段。
“中期来看,科创板有望出现半导体集聚效应。第三季度,随着中芯国际和寒武纪上市,将进一步改变科创板行业分布格局,预计电子行业市值占比将跃居首位。”广发证券策略团队指出。
东吴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王平阳也认为:“随着国产替代需求的提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有望持续扩容,资本市场也将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半导体未来走势
能否势如破竹
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上表现如此优异,未来是否还会势如破竹?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走势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在产业链方面,国内半导体行业的三大产业链环节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大领域中,中国企业所占据市场份额都较为靠后。
在市场份额方面,日本、韩国、美国三国企业几乎垄断了整个半导体设备市场。其中,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市场中,日本企业分别占据52%和37%的市场份额;在CIS芯片方面,全球前两大供应商是日本的索尼和韩国的三星。此外,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优势很大,有6家半导体厂商入选全球半导体企业十五强。
在技术方面,国内半导体技术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半导体发展最突出的领域就是Fabless,但大部分的中国Fabless主要瞄准低端和中端市场。
此外,疫情也给国内半导体产业带来较大的阻碍。
王鹏表示,未来国内半导体行业需要从供给侧拉动各个环节实现分层次升级,挖掘存量技术,通过政府及机构单位联合分散力量进行集群化升级,助力技术攻坚,实现国内市场半导体领域供给企业的产品迭代与市场份额渗透。
“影响半导体行业整体走势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其本身的业绩。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在享受到高估值的同时,投资者也要求有较高的业绩增速。同时,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扶持力度,大股东的减持力度等也是重要因素。”贾亦真认为,若半导体企业后期业绩增速不及市场预期,可能会面临杀估值、杀业绩的戴维斯双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