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3日
第A4版:聚焦

西安高新区炉丹村的“致富经”

  范继敏(中)走访贫困户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  张静攀

  6月17日上午,一连下了3天的雨似乎还没有要停的意思,急性子的范继敏叫上几名村干部,从炉丹村出发冒雨行车30多公里前往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他想跟农水部门的同事再碰碰头,了解一下蔬菜冷库项目申报的最新进展情况。

  范继敏是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管办派驻炉丹村的第一书记,从2019年4月起至今,已在炉丹村工作生活了一年有余。一年多时间里,范继敏带领炉丹村村民建起的蔬菜大棚占地面积达70亩,帮助17户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成为每个贫困户家里的“常客”……一年来,炉丹村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范继敏“不知满足”,仍在继续为其奔波。

  炉丹村位于西安市西南秦岭脚下,原属西安市鄠邑区,后被西安高新区托管。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炉丹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以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并于2016年成功摘掉了陕西省定贫困村的帽子。但在范继敏看来,虽然炉丹村成功“摘帽”,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再加一把力。

  “村里想干什么事情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没钱。”范继敏说,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此外,炉丹村还需发展新的产业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以此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经过充分调研,范继敏与炉丹村委会将目光投向大棚蔬菜,在与村民深入沟通并取得支持之后,炉丹村“大棚经济”的发展被正式提上日程。但在项目启动初期,炉丹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没钱。

  为了解决启动资金短缺的问题,范继敏及炉丹村委会党员干部四处奔走,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联系,并获得政策支持和帮助。2019年10月,经过数月筹备,炉丹村首批9座大棚正式启动建设,并于次月建成。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炉丹村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机遇。

  今年2月,为了促进疫情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西安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扩大蔬菜生产的专项政策》《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鼓励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从设施奖补、农资补贴、科技服务等三个方面鼓励新建蔬菜大棚。炉丹村的“大棚经济”成功搭上了“便车”。

  在西安高新区各项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炉丹村顺势而为,将大棚蔬菜建设规模扩大到46座,占地面积达70亩,从而使大棚蔬菜成为炉丹村继葡萄种植产业之后的又一经济支柱。

  如今,炉丹村第一批蔬菜已经售罄,净收入达4万元。粗略计算,炉丹村的大棚蔬菜每年可成熟7茬,每年净收入将达近30万元。

  “最重要的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将贫困户带上了产业发展的‘马车’,带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范继敏说。

  为了让贫困户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益,炉丹村采用贫困户认领责任棚的方式,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与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范继敏介绍,一名贫困劳动力可认领一个蔬菜大棚,负责棚内除草、清洁、浇水等基础性农活,待蔬菜上市销售后再拿出净收益的10%给贫困户分红。截至目前,炉丹村已有17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范继敏说:“炉丹村‘大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得到了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的支持,同时还有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已经形成了扶贫社会化的大格局。”

  据了解,西安高新区农水局、扶贫工作队在大棚建设、种苗、管理等多方面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园区企业、学校、园区相关部门等8家单位大力支持优先采购炉丹蔬菜,帮助炉丹村打造出一条种、产、销的全产业链。

  然而,一帆风顺背后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疫情期间,范继敏带领村民用推车将建设材料运进村里;建设资金短缺,范继敏与炉丹村党员干部自掏腰包筹措2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蔬菜上市,范继敏又为销路奔波……如今回头再看,这些困难都变成了一块块刻满故事的石头,嵌入了炉丹村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夯实了炉丹村的发展根基。

  如今,范继敏又在设法提高炉丹村大棚蔬菜的附加值,将大棚蔬菜装箱,在网上接单,自己和几名村干部当起“快递员”,每天开车行走在送菜的路上。与此同时,他还在为新的项目奔波。

  范继敏说:“我在这里已工作生活了14个月,到炉丹村的那一刻,村委会腾出来的20平米宿舍就成了我第二个家,炉丹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将竭尽所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让我的故乡变得更美更好。”

2020-07-13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7976.html 1 西安高新区炉丹村的“致富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