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红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宝鸡高新区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复工稳产,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区域经济稳步增长,通过重点项目领导包抓、“店小二”上门保姆式服务、干部下沉项目一线等措施,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织密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网络”,确保企业尽快尽早复工复产、实现稳产满产。尤其对钛及钛合金、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中流砥柱的作用。
目前,宝钛集团、中铁宝桥辙叉、法士特、国核宝钛、宝鸡机床、宝光施耐德、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吉利发动机等企业实现稳产满产,五上企业367户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复工人数达到45313人。
紧盯难点堵点
助推项目“加速跑”
面对疫情影响,宝鸡高新区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据了解,2020年宝鸡高新区8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3.5亿元,年度投资152亿元。截至目前,园区已有二批54个新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156亿元。
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已经成为宝鸡高新人为企业服务的共识。今年3月初,总投资6000万元的宝鸡泰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园区建成投用,年产医用口罩1.2亿只。短短2个月,生产的医用口罩出口到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塞舌尔、泰国、加拿大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实现出口创汇350万元。
6月17日,总投资100.04亿元的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中,钛及钛合金产业项目占到半壁江山。目前,科技新城东片区高新大道、高铁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太公湖科创菁英园人才公寓等项目已进场施工。
多部门联动
硬核助力复工稳产
疫情期间,宝鸡高新区精准施策,采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多措并举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宝鸡高新区班子各成员分别深入包抓企业和项目一线,全力解决项目复工、企业复产难题,帮到“核心处”,扶到“点子上”。针对大企业的物资、物流、上下游配套等方面困难,通过细化帮扶措施,实行领导包抓专班推进,55个市级部门和宝鸡高新区管委会200余名干部,联系帮扶184家企业和58个重点项目,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对于中小企业,宝鸡高新区坚持一企一策、一企一措,主动帮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达产保供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努力为困难企业纾困解难。
宝鸡高新区创业中心对入园企业给予房租减免、费用优惠等方式支持入园企业稳定发展,帮助创业者渡过难关。
宝鸡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创新动产抵押登记模式,扩大动产抵押登记的范围及种类,鼓励以专利权质押融资,并采取电话预约、网上预审、专人指导等方式提高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效能。
宝鸡高新区税务局向汉方国药、泰达康等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申请增值税全额退还、减免,前5个月高新税务按政策落实完成396户次各类退税,退税金额达1.071亿元;各类税收、社保费优惠6000户余次。
宝鸡高新区还及时收集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及信贷资金需求,积极与陕西省发改委对接,推荐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等的85个项目,争取国家长达10-15年的低息贷款。
当好“店小二”
厚植沃土客商来
今年以来,宝鸡高新区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克服疫情影响,紧盯总部经济、门户经济、枢纽经济,通过电话招商、网络招商、微信招商等形式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全员招商”,先后引进了投资100亿元的钛及新材料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清华启迪(宝鸡)科技城、投资10亿元的汽车生产及半固态压铸件项目等一批支撑作用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的高质量产业化项目。
截至5月底,宝鸡高新区已招引总部企业18户,总投资216亿元的27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签约入区,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7.5亿元,做到疫情防控与招商引资两手抓、两手硬。
2019年,宝鸡高新区在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首次挺进50强,位列49位。宝鸡综合保税区获批,钛及钛合金产业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称号。下一步,园区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三大战略,力促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高端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突破,加速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三个经济板块”跨越发展,按照“一轴两翼两区”总体布局,深化与清华启迪战略合作,加快创新港建设,启动文旅水街项目,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双创示范基地;启动钛及钛合金新材料产业园,启迪科技城项目、双子楼、人才公寓同步推进;加快三甲医养结合综合医院、交大教育产业园、冰雪世界等项目的落地,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城融合,激发新活力,打造新引擎,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