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
第A14版:企业·事件

苹果再推自研芯片 国内企业学到了什么?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   本报记者  戈清平报道

  在近日举办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宣布:将在今年年底面世的首款Mac电脑上使用基于ARM架构设计的苹果自研芯片,其后将用约两年时间完成过渡,完全替换英特尔芯片,之后将全部采用自研芯片。受此影响,苹果公司股价当日收盘涨超2.6%,达到358.9美元的历史新高。

  苹果为何要弃用英特尔芯片,转向自研的道路?华为、小米等部分国内企业都在尝试走自研芯片这条道路,苹果此举对国内企业有何启发?

  提升产品性能

  还是完善供应链?

  对于为何Mac电脑上要使用苹果自研芯片,蒂姆·库克的解释是,采用自研芯片能获得一个更强大、更节能的系统,可以将Mac提升至新水平,易于造出电力消耗少、处理性能更高的个人电脑,同时还容易加入人工智能和安全功能。“这一变化将有助于为我们所有的产品建立一个统一的架构,使这些设备能够运行与iPhone和iPad相同的应用程序,同时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创建适用于苹果系列产品和设备的服务”。

  蒂姆·库克的解释无非在强调自研芯片对产品的重要性,但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苹果此举是希望通过自研芯片,摆脱英特尔的控制,走上电脑软硬件完全自主的道路。同时,苹果将不用再依赖英特尔的芯片迭代去升级自己的计算机,以此帮助苹果在笔记本电脑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悉,目前惠普、戴尔、三星、微软等都在使用英特尔芯片,如果苹果开发出更强大的芯片处理器,那么,Mac电脑的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将会显著增长。

  此外,还有机构预计,如果苹果处理器替换上自研芯片,有望减少40%-60%的处理器成本,有助于成本结构与产品销售策略。

  “苹果Mac弃用英特尔芯片,采用自研芯片的最大动因是提升产品性能、解决芯片的供应问题,提升后续产品的研发体验。”互联网研究专家、《5G的商业革命》作者金易表示。他十分看好苹果公司的这一做法。

  产经观察家丁少将认为,苹果Mac采用自研芯片将由此摆脱对英特尔X86架构的依赖,对供应链会有更好的把控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更大的主动权。“自研芯片可以更深层次把控供应链和技术创新节奏,但ARM架构在PC上能否将理论上的优势真正落地还值得观察,另外ARM生态的建立也需要时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苹果用户的体验。”

  据了解,Mac电脑于2005年开始采用英特尔芯片,目前双方合作已有15年时间。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苹果弃用英特尔芯片是意料之中的事。“英特尔前期的产品可以满足苹果的需要,但是近些年,英特尔挤牙膏式的产品更新和性能释放让苹果公司没有了耐心。而且,英特尔十代酷睿处理器的性能并非业内最优,目前AMD推出的最新ARM处理器采用更先进的7纳米芯片制程工艺,不仅在核心线程数量上更多,性能更高,而且也解决了过去功耗散热慢的问题。”

  “多条腿”走路

  虽然业内部分人士认为,Mac电脑弃用英特尔芯片是在摆脱英特尔的控制,但蒂姆·库克却表示,将继续支持和发布基于英特尔芯片的Mac OS新版操作系统,并正在开发使用英特尔芯片的新款苹果电脑。

  实际上,苹果在芯片选择上一直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不仅与英特尔合作,也与AMD合作,同时还在走自研的道路。

  据了解,目前苹果的Mac采用英特尔芯片,iPhone和iPad的部分产品则采用ARM处理器。

  而在自研芯片方面,苹果已经应用多年。早在2010年的iPhone 4上,苹果就采用第一代自研芯片A4,2019年9月还推出了搭载iPhone 11系列的A13仿生芯片。目前,iPhone、iPad、Apple Watch和Apple TV上均在使用自研芯片。据蒂姆·库克透露,迄今为止,苹果已经推出七代自研芯片,售出超过20亿个芯片。

  在金易看来,苹果的产品线非常丰富,需要的芯片种类太多,不可能一下子找到能够代工的各类型厂商;其次,苹果历来的做法是避免某一供应商一家独大,都是尽可能多地寻找几个供应商同时制衡。“目前来看,即使苹果自研芯片的能力再强大,也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软硬件全能的公司。”

  对于苹果将在Mac上采用自研芯片的做法,英特尔则回应称,苹果是多个业务领域的客户,公司会在Mac的过渡期内继续支持Mac。

  实际上,对于英特尔而言,苹果弃用其芯片也不会对其造成多大损失。数据显示,英特尔每年销售给苹果的电脑芯片价值约34亿美元,这一数字不到英特尔年销售额的5%。

  自研芯片的启示

  “得芯者得天下”,这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因此,电脑、手机等领域终端公司都企图走自研芯片这一条路,意图突破高通、联发科、海思、三星以及苹果五家争霸的局面。

  从这些芯片制造商来看,同时具有手机终端制造能力和芯片研发能力的只有海思和三星,而高通和联发科则只提供解决方案,没有终端。只有苹果,不仅采用多个供应商的芯片,还自研芯片,而且其自研芯片完全自用。

  苹果的这一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最近几年,业界一直在呼吁国内企业突破芯片封锁,摆脱“缺芯少屏”的局面。不过,自研芯片并非易事。在金易看来,自研芯片最核心的要素是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以及数十年的长期战略支持。

  “当前,华为已经走在这一条路上。第一,华为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费用,在近10年里,总共投入了超过6000亿元;第二,在人才方面,华为的工程师占比极大;第三,华为从研发和制造芯片开始,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时间,其战略耐性非常坚韧。”

  不过,与苹果不同,华为自研芯片正逐步向外界开放,显示出其强大的开放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要多学习苹果“多条腿”走路的思路,居安思危,提高研发实力,保证供应链安全,不让“卡脖子”的事情发生。

2020-07-06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7832.html 1 苹果再推自研芯片 国内企业学到了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