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8日
第A8版:创新园区

科技创新“硬核”支撑

成都高新区迈入高质量发展“深水区”

  成都高新区南区

  成都先导公司

  交子公园

  成都未来科技城(效果图)

  ▶   本报记者  李争粉报道

  2019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6亿元,同比增长8.4%,成为四川省首家GDP破2000亿元的园区。今年一季度,园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当前,面对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成都高新区明确六条发展原则,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努力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这六条原则是:坚持精明投资,抢抓宏观机遇宽松机遇,扎实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坚持强链补链,借势产业链重构契机,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系统全面的稳增长工作格局;坚持生活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提质增效,推动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技创新,汇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六条发展原则,每条都直指创新内核。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20年,以创新提能的成都高新区将书写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答卷”。

  创新政策支撑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为建立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日前,成都高新区出台《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共12条,包含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三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境内外研发机构等19个方面。

  “希望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优化服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为支持企业“从0到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提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主导产业领域,每年设立3000万元资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研发共性平台建设。特别是对获得国家立项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针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企业及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都高新区提出对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且年度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给予单个企业每年最高200万元奖励。针对与园区签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且年度R&D经费100万元以上的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其在享受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同时,给予按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实际减免的所得税额50%资金奖励,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

  为支持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都高新区将对每个成功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等的企业及机构,给予100万元奖励。同时,对新获批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都高新区提出支持国内高校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为A及以上(或与其水平相当的境外高校)的创新平台、世界500强企业高水平研发平台、国家级科研平台落地,鼓励有过创新创业成功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牵头新建研发机构,开展“硬核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其中,对通过遴选由政府主导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支持。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的出台从战略高度上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制度设计,吹响了园区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的“冲锋号”。未来3年,园区将力争新建具有影响力平台型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10个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以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万件以上,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大幅提升,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新基建”激活新动能

  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系统技术、机器人、健康码、直播带货……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与服务,已展现巨大发展潜力。

  作为成都乃至我国西部创新发展高地,成都高新区正聚力“新基建”、培育新动能。

  “推进‘新基建’是落实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原则的举措之一。”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基建”是园区当前“精明投资”、促进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将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5月28日,成都高新区举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布会,对外发布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以及《成都高新区关于聚力新基建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成都高新区建设成都5G智慧城涵养产业生态圈行动方案(2020—2022年)》。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4个,项目总投资近180亿元,包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车联网智慧园、智慧医疗医学中心、5G互联科创园等在内的多个“新基建”项目,将落地成都5G智慧城——新川创新科技园。其中,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改造约30公里智能网联示范道路,打造基于5G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从研发测试到商用落地全周期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示范应用环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新基建”工作持续开展,园区将探索“龙头企业领建、中小企业参建、金融机构助建”模式,聚焦“催生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平台、创建新空间、赋能新治理”五大领域,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力“新基建”,成都高新区众多企业正积极行动。

  “‘新基建’将推动产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腾讯云智慧城市首席专家赵明君表示,腾讯等产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其中,成为共建者。“腾讯将与本地的企业一起建设融合的生态,共同助力成都高新区‘新基建’建设”。

  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表示,将充分利用新华三在ICT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优势,联合母公司紫光集团的力量,加强技术投入,积极助力成都高新区“新基建”战略,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可持续发展的、拥有全国顶尖“国际化产业和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智慧城市。

  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高新区本土培育的企业代表。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拥有超过200项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专利。“成都聚集了大量研发人才,给了企业发展数字孪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四方伟业董事长查皓元说,他们将把握成都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5G智慧城的契机,充分发挥公司技术优势,在已有合作生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与其他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构筑关键技术能力链、产业生态圈,推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

  4月16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上市敲钟仪式,正式宣布登陆科创板。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据悉,成都先导是一家药物发现CRO公司,主营业务包括DEL库定制服务、DEL筛选服务、化学合成服务、新药研发项目转让等。经过8年的发展,成都先导已成为DEL技术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拥有超过4000亿种化合物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

  从2012年公司创立到如今在科创板上市,成都先导诞生在成都高新区,成长在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对成都先导而言是一个新机遇。”成都先导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表示,这也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新的作为。“成都先导的发展,证明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相当好。未来,成都先导将继续坚持植根中国,放眼全球,不断加大DEL技术的研发投入及商务拓展,加大对新药研发创制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商业价值不断提升的创新药物‘种子库’和新药创制‘新引擎’”。

  为促进更多企业发展,成都高新区建立起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资金、场地等全要素服务。以助力企业上市服务为例,园区把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企业上市搭建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提供“股改贷”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与成都先导一同成长的还有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2019年园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占成都市的34.9%,连续3年保持近20%增长率。园区创新设立全国首家国际生物医药“保险超市”,连续两年位居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世界500强企业吉利德、美国500强企业强波士顿科学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在这里加速布局。

  除了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更是不可小觑。

  “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361.2亿元,同比增长1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产业生态圈打造,园区西区吸引了富士康智能穿戴项目、华为未来技术创新中心、京东方触控一体化项目等高能级500强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正加快助力实现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成都高新南区是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的主要载体,正形成新经济发展动力源。过去一年,园区新增新经济企业1.6万余家,增速超25%。围绕5G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三大主攻方向,引进项目151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

  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新经济龙头企业持续发力。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园区526家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427家规模以上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新经济活力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坚持产业生态圈理念,加强强链补链,抢占价值链高端,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科技城未来更可期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明确成渝地区的目标定位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下,成渝两地行动迅速。今年4月,川渝科技主管部门签署协议,明确提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作为建设“一极”的成都日前传出新消息,将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其中,“一核”指成都科学城,“四区”指未来科技城、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成都未来科技城由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东部新区,紧邻天府国际机场,规划范围60.4平方公里,西距天府科学城20公里,距成都市中心45公里,总体定位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地。

  5月29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未来科技城起步区深度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概念建筑方案国际征集公告,面向全球引智,以高标准国际化规划设计为起点,加快推动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对标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具备“四要素”,即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研发中心与平台、顶级高校。

  为此,成都未来科技城锚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引领发展新高地定位,立足“1+3”功能体系,即大科学装置、国际知名大学、顶级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聚集的“1”个核心功能群落,匹配涵盖云计算、量子通信、航空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造科创,涵盖科技金融、总部经济、检测认证、法律咨询和人力资源的顶级服务,以及涵盖商务会议、会展博览、全龄教育、医疗健康和文化休闲的优质配套,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用创新核心承载区。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未来科技城的主导建设方,园区将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先发优势,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效应,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以西部科学城为契机,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和资源整合,引导各类创新资源集聚,建立惠及先进生产要素和新型创新要素的教育平台、科技平台、交流平台,推动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建成国际一流科技城。

  本版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2020-06-08 科技创新“硬核”支撑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504.html 1 成都高新区迈入高质量发展“深水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