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1日
第A4版:热点

工业互联网赋能 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 本报记者 罗晓燕报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发展遭遇困境。如何切实发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势和潜力,激发供应链、创新链活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让中小企业

  乘上“工业互联网”东风

  “疫情给中小企业既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这个“机”在工业互联网,就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化危为机。

  “不少人对工业互联网还存在误解,认为工业互联网只是大企业的应用,也有人将其与无人工厂划等号。”在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看来,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多种方式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受到疫情冲击。孙丕恕认为,亟需用工业互联网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为此,他建议各地政府部门尽快统筹建设区域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中小企业走出疫情困境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在工业供应链方面,数据的实时性、精确性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快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建立健全短期应急和中长期预测等机制,实现对供应链的灵活精准调节。

  徐晓兰建议,开展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指导,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广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树立行业、区域标杆,打造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样板。加强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利用,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深度挖掘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提升数据对中小企业赋能水平,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以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产融服务平台,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搭建创新平台

  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

  “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在提升企业整体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周云杰说,目前,大中小企业融通还缺少载体和平台,应鼓励大企业去建平台,大企业创新资源优势明显,通过资本、技术、人才、平台等资源共享和服务,能有力地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甚至通过创新平台自主孵化小微企业,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态势。

  青岛环球服装是山东省胶州市一家生产童装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没有订单。通过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该企业快速转产防护服,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艺均通过卡奥斯平台获取,其生产的防疫物资很快供给到市场,而且供不应求。今年2月份,在周围很多企业不能开工甚至开工没有销路的情况下,环球服装定单爆满,实现了“三级跳”。

  这仅仅是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海尔打造的卡奥斯平台在48小时内上线新冠肺炎战疫供需平台,依托平台强大的供应链生态能力,为相关企业进行核心产线、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源调配,成功赋能全国2100家企业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通过卡奥斯平台,海尔成功为社会提供了20多个品类、7300多万件防疫物资,该平台已成为全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大数据监测平台,覆盖全国30个区域、18个行业。

  “我国需要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平台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最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有望形成‘大企业可以建立平台,小企业可以上平台、用平台’的生态系统。”周云杰说,国家推出的十大“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不是竞争关系,未来的重点是合作。“我国应建设一个更大的沟通平台,以减少相关产业的重复性投入,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工业互联网的红利。”

  “我国工业互联网处于快速增长期,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制造龙头企业、ICT企业、互联网企业从不同层面共同发力,共同打造基于海量数据采集等功能的服务体系,以及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然而,目前还缺乏具有产业链集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在形成资源汇聚效应上,面临的难度较大。“应大力支持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先行区建设;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2020-06-01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8090.html 1 工业互联网赋能 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