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报道
日前,在位于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园的一个实验室内,几名科研人员正在一个不足7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对一堆芯片进行测试封装。
别看实验室面积小,但它的来头却不小。“它名为硅光实验室,是全国首个能够实现硅基光电子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的实验室。”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园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硅光中心总监冯俊波说。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像这样的科技创新时刻都在发生。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高地,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添加新动能。
“创新引擎”为科学城
增添新动能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是其核心。
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创新思路,积极谋变,聚焦“高”“新”产业,建设新经济产业生态:以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牵引,构建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好凤凰巢,引得金凤来。如今包括联合微电子中心、基板级扇出封装、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纷纷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夯实底子。
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围绕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瞄准5G应用、集成电路、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增添新动能。
创新聚焦“高”“新”产业的同时,重庆高新区还在建设科学创新中心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布局。
今年起,重庆高新区将高水平打造一批科技研究创新中心,围绕高校、院所、企业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研发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国家级实验室,进一步增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原始创新能力。
随着重庆大学产业研究院、清研理工等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先进半导体研发中心、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智慧物联研发创新中心等相关重大建设项目正在推进。另外,在重庆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内,众多高校聚集,未来这些高校不仅将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还能带来前沿科学技术及优质项目、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初步规划,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集聚一批大科学装置和一流大学,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成为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高层次推动对外开放
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如今,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经集聚多个开放平台和通道,具备开放的天然优势。
今年,重庆高新区将以支撑载体建设为重点,高层次推动对外开放,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陆港经济区。
高层次推动对外开放,构建大通道、大平台。今年,重庆高新区将利用好多个开放平台和通道,加强同海外高科技园区和国内先进高新区、科学城的交流合作、共建互惠;开展自贸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做特做活重庆西永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提挡升级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做实做亮陆海新通道,让国际物流大枢纽大通道畅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除了原有的开放平台之外,重庆高新区将继续建设新兴载体。依托已落地的美国通用、法国施耐德、韩国百纳科思等项目,拓展合作领域,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同时,加快科学会堂建设,打造传播科学思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技成果等功能的国际交往中心。此外,加快建成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提升国际化形象。
高层次推动对外开放,还需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重庆高新区将不断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继续优化开放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国际化企业、人才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