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第A31版:创新园区·珠海

珠海高新区:以科技创新筑牢先行区之基

  南方软件园

  珠海清华科技园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港湾1号科创园

  人才共有产权项目“惠景慧园”

  大洲科技园

  菁英公馆

  创客空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珠海高新区北师港浸大产学研基地

  ▶ 向思庆  张倩倩  本报记者  贾法泉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加强顶层设计,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科技创新。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叠加期,珠海高新区该如何抢抓历史机遇,新时代的“弄潮儿”怎样才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巨轮行至中流,伶仃洋见证着一个新时代与大格局的相互激荡,勾勒出珠海高新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2019年,珠海高新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落实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按照珠海市委“以珠海高新区为重点对接深圳,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新定位新要求,矢志创新、奋勇攻坚,谱写出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真抓实干  奋力书写新答卷

  观察珠海高新区经济的成绩单,先看主园区成色。

  2019年,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93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4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211.8亿元、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增长17.9%;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完成全年目标;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7个方面150项具体工作,148项有力落实、2项持续推进;九项民生支出42.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7%、同比增长23.6%。

  主园区“答卷”亮眼,“一区多园”成果丰硕。

  “一区多园”实现营业总收入3035亿元、同比增长8%,综合评价排名在国家高新区中上升至第22位。

  数据反映的是征程上的数字指标,折射的是珠海高新区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一项项惊艳世界的成就,标注了今日珠海高新区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2019年,珠海高新区实施的“天琴计划”进入太空试验阶段,成功发射国家正式立项的第一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试验卫星;广东省海洋实验室128项国家级、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深入开展;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5件、同比增长12%。

  2019年,珠海高新区培育新动能成效显著。新增高企101家,总数达979家,占珠海市44%。主园区新增上市企业1家,总数16家,占珠海市42%。12家企业入选珠海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培育中小科技企业427家,分别占该市44%、32%。

  2019年,珠海高新区主园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预计规模达64亿元、同比增长28.5%;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达54.5亿元,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

  一个个详实的数据,再次验证了珠海高新区经济不仅“颜值高”“体格壮”,而且“气质好”“活力旺”。

  创新不停歇 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珠海高新区深知,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成就新作为,务必要创新。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特区人”的特有品格。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19年,秉承敢闯敢试“基因”,珠海高新区创新活力再次激情迸发。

  这一年,创新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雷达探测、智能控制、航天卫星、光通信和医疗器械等科技领域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并跑甚至领跑的新技术、新产品。

  这一年,7家企业参与制定修订12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5个项目获评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

  这一年,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增院士工作站3个,引进培育院士3名。新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引进博士后科研人才17名。高端人才共计213名,占珠海市28%。创新主体增量提质。

  这一年,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101家科技企业入驻珠海智慧产业园先导区港湾1号,总投资近23亿元的中科院生物健康产业化基地、上富电技产研基地、银河表计、万佳安等4个项目落地北围集聚区。健强医疗、高瑞特医疗等4家企业入驻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基地。

  这一年,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区多园”大创新格局持续完善。有序落实珠海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协同创新、科技金融等11项科技扶持政策,落实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奖补资金6.6亿元。

  这一年,创新孵化载体持续拓展。整合清理206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完成土地收储6.6万平方米。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连续3年获评优秀(A类)国家级孵化器,新奥林加速器动工建设。

  这一年,科技金融支撑持续增强。珠海高新区产投基金新增投资辖区项目12个,投资额4.53亿元。新增天使投资项目11个,投资额4500万元。“成长之翼”助贷平台新增授信5.2亿元。创新友好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动工新建海岸新寓、惠景嘉府、惠景怡轩3个英才社区,建成菁英公馆人才公寓。

  这一年,落实减税降费超9亿元。312项审批事项“一站一窗一次”办结。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1%,“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7.6%。开展“听企业家讲”33场次。成功举办大数据国际论坛、“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汇聚国际国内近1000个科技创新项目团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上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诠释着珠海高新区2019年耀眼的内涵,彰显了珠海高新区的创新力量。

  一批重大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或许是从另一个侧面揭秘珠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力量的密码。

  一是珠海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校和龙头企业资源优势,持续推进高校高企深度融合。依托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广东省海洋实验室、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目前,中科先进院与澳门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欧比特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院;云洲智能建成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

  二是珠海高新区出台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支持高校设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对重大平台给予最高1亿元的建设经费扶持。

  三是珠海高新区在2019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1241件、9920件。清华珠海创新中心、珠海中科先进院等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2家。

  四是珠海高新区打造“一个核心基地、多个众创空间、若干协同支点”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生态圈,依托“港湾1号”科创园内1万平方米的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港澳人才“1元创业空间”,目前已签约港澳项目15个。

  五是珠海高新区依托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建立港澳人才创业孵化梦工场。支持云洲智能等辖区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港澳青年人才众创空间,支持欧比特、安润普、珠海中科先进院等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行业细分领域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唐廷枢研究中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关系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既要求加速创新创业之“变”,又要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之“稳”,珠海高新区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牢牢地抓在手里。

  珠海高新区通过强化产业链条、扶持重大项目、支持科技研发、“腾笼换鸟”等措施,推动传统低效产业迈向中高端。

  首先是用好技改投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年内推动32家以上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园区扩容提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评价,促进正向激励和逆向淘汰,对达不到投资协议的企业依法收回闲置用地和空置厂房。

  其次是支持区属国企以港湾1号模式改造提升11.7万平方米老旧集体经济厂房,由园区统一出资对16.8万平方米集体经济厂房整体改造引进科技型企业。加快启动金鼎工业片区总占地1.97平方公里的旧村场整合搬迁,完成占地6万平方米的唐家第一工业区所有低端企业清退工作。

  再次是鼓励现有低密度企业原址扩建,逐步将工业用地容积率普遍提高到2.5及以上。

  新兴产业园区是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支撑。近年来,珠海智慧产业园获评广东省大数据产业园、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先导区港湾1号一期建成投入运营,新入驻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企业24家。

  北围集聚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ABB机器人产业园、智能制造基地等基地型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清华科技园二期创新基地正式动工,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产业11个项目签约落地。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高质量推进,无人船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投入使用,雷达科技产业基地、地理信息产业孵化基地按计划推进建设。

  澎湃的创新活力,标注着珠海高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铿锵脚步。

  改革不止步 着力破解“一区多园”发展瓶颈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珠海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改革,始终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突出改革创新,前瞻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优化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管理体制,建立“产业联动、资源共享、发展互促”制度机制,着力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

  稳妥推进“经济建设区级统揽、社会治理下沉到镇”新一轮机构改革。

  加强国资国企监管,支持区属国企在旧村更新、园区建设运营、科技金融、基础设施管养等领域出精品、增效益,打造国资国企运营品牌。

  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巩固减税降费成效,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标准地”供地机制,推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环节再简化、时间再压缩、成本再降减”。优化企业服务首席官制度,构建“市区领导挂点服务-职能部门专业服务-园区中心日常服务”畅通高效的三位一体企业服务架构。

  珠海高新区勇立潮头、中流击水,改革发展剑指“一区多园”。

  2019年,珠海高新区以“一区多园”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各项创新工作稳步推进,一大批重大创新平台和项目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作为珠海科技创新的主引擎、主平台地位进一步巩固。

  发展最忌“守成”,改革最怕“抱残”,创新最忧“停滞”。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是特区人不断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之源。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为突破,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的瓶颈障碍。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珠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完善珠海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在市级层面成立由珠海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珠海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和政策、资金支持,在珠海高新区层面统筹好产业规划、创新要素、人才服务、建设标准和品牌打造,对唐家湾主园区外的分园区实行双重管理,珠海市科创局、富山工业园负责同志及横琴新区、香洲区等分管领导兼任珠海高新区党委委员,定期研究涉及“一区多园”发展重大事项,相关议事规则和体制机制运行顺畅,为珠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聚焦“又高又新”保持产业发展定力。始终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差异化培育和集聚化发展主导产业,“一区多园”已形成电子与信息、新能源高效节能、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集群。

  2019年新增高企101家,高企总数达979家,现有上市企业24家,占该市67%。其中,唐家湾主园区80%是科技型企业,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全国第八、广东省第二。

  珠海高新区始终把握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战略布局。

  立足港湾大道、产业园区全面铺开各具特色又一体发展的“一轴多片区”新格局,加速推进唐家科教新城建设,推动区域发展能级量级实现跃升。高起点开发北围、后环片区,打响珠海智慧产业园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园”园区品牌;高质量提升金鼎工业片区,加快“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高标准建设前环、银坑片区,培育发展特色现代服务业集群。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唯有进行改革开放。

  地理相近,人文相亲,得天独厚的优势让珠海高新区把开放的触角根植于斯。

  与港澳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化。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加强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专项政策。

  平台共建纵深推进。港澳青年“1元创业空间”拓展至1万平方米,落地创新创业项目23个。

  新建港澳人才创业孵化梦工场。港澳高校与辖区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合作持续深化,陆续建成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5个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

  资源共享成效凸显。筹建总规模1亿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10名港澳科技顾问推荐引进港澳科技项目27个。

  实施专业人才交流千人计划,开展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创新人才交流2000多人次,搭起珠海高新区与港澳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连心桥”。

  优化生态环境   打造“智慧高新”新名片

  生态环境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这是珠海高新区的共识。

  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激活每一个细胞的发展潜能,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珠海高新区实施企业服务首席官制度,落实重点企业“一对一”首席官服务全覆盖。继续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确保“全城通办”等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接得稳、办得好。

  探索推行产业“标准地”改革,用地企业按规划、投资、产出等供地标准建设,不再办理相关审批。探索实行地质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事项政府集中评估制度,为项目建设提速减负。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主动围绕创新主体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配套服务,构建湾区最优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业务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时间减少到1个工作日。

  充分发挥珠海“英才计划”和高新“凤凰计划”叠加优势,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在广东省率先推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对符合条件人才实施七折购房优惠,目前已建1149套,配售656套。着力孵化器扩容提质,拥有国家级孵化器8家,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出台和落实一系列创新政策。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实践。

  珠海高新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优化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出台了《珠海高新区加强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暂行规定》等政策,对落户园区的“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港澳获奖项目,按照港澳奖励资金给予1:1、最高50万元的配套支持;符合天使投资相关规定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扶持;新引进的港澳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年龄在珠海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放宽5岁;对在珠海高新区实习的港澳高校学生给予补贴;港澳企业和人才也同等享受园区其他产业和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着力提升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专门出台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产业扶持“政策十条”,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首次流片、购买软件工具或服务、购置研发设备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资金最高1200万元;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产业化全过程给予年度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对项目增加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给予奖励。

  高质量落实精准扶企兴产政策。精准掌握企业需求,精准制定、精准落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政策十条”,支持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型企业主导、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加大传统产业技改推进力度,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科创旅游新模式、新业态。

  注重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科教新城品质。“两高”融合有序推进。全力落实珠海市与中山大学新型战略合作。中大珠海校区7栋新建教学楼、科研楼全部封顶。“天琴计划”一路一洞一平台工程有力推进,7.77公里的上山道路实现通车,山洞主体工程完成前期工作,激光测距平台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政校企创新协作深入开展。聘请北理工等高校20名专家教授担任辖区企业科技特派员,UIC与岭南大数据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

  设立“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创客组,支持北理工珠海学院创业工场、北师大珠海分校凤凰山创业谷建设,培育高校创新创业生力军。

  珠海高新区内多家企业与辖区高校开展广东省海洋实验室、光纤激光器等33个科技项目合作,辖区企业新聘人才中辖区高校毕业生占比超50%。全面对标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打造人文高新、智慧高新、生态高新品牌。

  加速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同步推进“大动脉”建设和“微循环”路网建设,全力配合金琴快线、兴业快线、金琴快线北延线等交通干网建设,投入6亿元实施24项片区交通建设工程。

  挖掘弘扬百年古镇文化,建设好唐家湾博物馆、携手港澳高校和海外侨胞传承好唐家湾红色文化、开放文化、留学文化和岭南建筑文化。

  实施“3+7+1+3”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引进名校建名校,建设一批粤港澳三地中小学“姊妹学校”和幼儿园“姊妹园”。

  由点及面有序推进“智慧高新”建设,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政府”,建设一批智慧应用示范园区和社区,同步建设“互联网安全小镇”。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提升滨海岸线,打造更加靓丽的“高新绿”“高新蓝”生态名片。

  擘画未来 击鼓催征再出发

  以建设大湾区区域创新中心、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为使命,奋力抢占新领域、接续培育新动能、坚持发展新经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中发挥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作用。

  人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创新珠海高新”在逐梦征程上将要跨越的重要坐标。

  时间新故相推,实干接续发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提速之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珠海高新区谋定而后动,高举如椽巨笔,描绘出崭新的美好蓝图。

  主园区主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外贸进出口、节能降耗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主园区主要创新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0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50家;新增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组建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孵化器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6名以上;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新增政府天使投资项目12个。

  目标任务就是动力,也是前行的方向。

  抓实落细,关键在实干。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在融入融合中加快建设创新高地;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在协同协作中深入建设示范园区;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在对标对接中大力建设北部门户;创新加强民生保障,在提速提质中有序建设幸福湾区;切实优化政务服务,在实干实效中着力建设有为政府……

  这是珠海高新区的宣言,也是珠海高新区的承诺。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力促总投资超8.5亿元的2个新兴产业项目按期动工,总投资近27亿元的8个项目按期投产。引进培育10家以上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15家以上超10亿元、20家以上超5亿元规模企业。支持纳睿达、炬芯科技等企业登陆科创板。力促40家工业企业上规模,引进培育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做优做强特色细分产业。在基础软件、智能控制等领域培育1-2家领军企业。深耕智能配电网装备产业,集聚30家以上上下游企业,大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这是珠海高新区的自信,也是珠海高新区的工作坐标。

  2020年再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普惠性扶持奖励。推进孵化载体扩容提质。清理产业用地12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保障前沿科技项目载体建设。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推进清华科技园二期创新基地建设,力促南方软件园二期年内动工。依托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基地、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8万平方米高端制造、前沿科技集聚示范基地。打造“常贷”“长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对接澳门—珠海跨境金融深度合作,推进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澳门特色金融业务辐射珠海高新区。完善金融机构“信易贷”税银联动机制,深化科技企业信用数据税银对接,畅通科技金融“最先一公里”。珠海高新区创新发展基金对辖区项目引导性投资5000万元以上,设立首期规模3000万元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

  ……

  这是珠海高新区的使命,也是珠海高新区的担当。

  珠江之水奔流不息,改革开放大潮滚滚向前。

  创新无止境,改革不停步。站在历史和新时代的交汇点上,珠海新区正扬帆远航,踏浪而行。

  本版图片来源:珠海高新区

2020-05-25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294.html 1 珠海高新区:以科技创新筑牢先行区之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