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第A37版:创新园区·昆明

坚定信心 紧盯目标

昆明国家高新区奋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昆明高新区东区本版图片来源:昆明高新区

  ▶  王迅


  2019年,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昆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园区干部职工,扎实苦干、拼搏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精准招商工作富有成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党建进一步加强,园区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昆明高新区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昆明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扩投资、抓项目、优环境、增活力,奋力推进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两手抓”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园区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昆明高新区上下团结一心、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目前,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园区要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毫不松懈抓实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昆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领导小组、指挥部及各专项组,园区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工作,开展网格化排查和管理,扎实做好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增强全民防范意识等工作,竭尽全力为企业和基层群众筹集和提供防疫物资,确保了疫情期间人民群众、企业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千万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园区上下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精准施策推动复工复产。推动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昆明高新区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集中精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党员和干部包防疫防控、包复工复产稳增长的“双包保”机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防疫及融资、用工、物流、原材料等实际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同时,要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昆明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出台园区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准推动复工复产,规模以上企业要尽快全面复工复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要有序实现复工复产。

  ——危中见“机”,积极培育新兴业态。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产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昆明高新区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筑牢园区发展基础

  昆明高新区必须始终坚持大抓产业、大兴实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园区财政安排2.2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企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提产扩能,壮大存量培植财源,实现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10%和8%以上。

  ——明确园区发展路线图。昆明高新区按照“一区两片多园”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工作重心和总体布局。“一区”就是在一个高新区的大框架内,全面统筹园区产业分布、资源配置,实现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片”就是西区腾笼换鸟提质,东区产城融合提速。西区要在“腾”和“提”上做文章,着眼于推进产业升级、研发创新、科技孵化、总部经济、人才聚集,建设科技创新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东区要在融合上做文章,着眼于推进公共设施配套、城中村及“三旧”改造、承载功能完善、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集聚提速,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新片区。西区要保持企业存量不少、发展规模不减、增长速度不降,为东区的发展提供支撑、赢得时间;东区要在产业聚集、园区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速,壮大发展规模,实现两片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多园”就是要以专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形成园区发展的多点支撑,围绕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基因科技园、细胞产业园、新型疫苗产业园、软件产业园、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拉长产业链,构建园区专业化发展格局。

  ——建立项目投资作战图。有效投资是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昆明高新区要牢牢抓住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经济指标的“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逐个项目挂图作战,以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为主要标准,考核项目建设成效,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确保完成75亿元。全面清理和排查在建项目,明确时间进度、投资进度、竣工时限。要开工建设中科鑫圆“碳化硅单晶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好医生医药集团“云南圣科医药产业基地”、贝泰妮新中央工厂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戎合科技创新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全力服务好云硅智能科技小镇暨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确保实现投产;按进度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一期、昆明高尚正电子药物生产基地、十一物流昆明电子商务产业园、贵金属前驱体产业化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奏好统筹协调“合唱曲”。进一步树牢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产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发展干。昆明高新区要主动争取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其中,争取资金与上年相比不低于两位数增长。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做好项目建设调度,加强经济运行和统计分析工作,做到周安排、月调度、季分析,压茬推进,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园区经济部门要定期研判形势,实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专报制,专报要有分析、有对策。要牢牢扭住服务项目建设不放松,坚持区领导重点挂钩、部门定期会商、项目专员联络等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做好水电路气通信等相关服务,切实帮企业之难、解企业之忧。无论派驻单位还是内设机构,园区干部职工要树立“高新一家人”的意识,围绕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同谱一首曲,同唱一个调。

  聚焦产业链招商  打造园区发展新动能

  招商引资是壮大经济增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倒逼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昆明高新区要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是整个经济工作的“火车头”,实行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带头招商的高位推动机制。同时,要坚持工作围绕招商引资走,服务围绕招商引资做,政策围绕招商引资出,形成重视、支持、参与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全年完成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8%以上。

  ——笃定产业链招商的目标路径。今后,国家将加大公共医疗健康投入,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昆明高新区要更加坚定首位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转型升级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IT和现代服务业,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开展招商引资。要紧紧围绕园区重点龙头企业,深入研究其上下游配套的产品和企业,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要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总领,抓紧制定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尤其要把建设生命科技产业高地摆到突出位置,明确园区产业布局、发展方向,这是实现精准化招商引资、特色化培育园区产业的总纲领。要梳理优化招商目录,绘制精准招商地图,增强招商引资的主动性、针对性。

  ——增强招商引资的本领素质。昆明高新区积极探索企业化改革、市场化招商引资的路径,实行管委会部门招商与企业化招商相结合。建立企业、中介等招商引资二级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驻外招商机构的联系,开展以商招商、社会化招商和委托招商。专业化定制招商引资项目APP,以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采取派员跟班学习的方式,建立与云南省、昆明市商务、招商、工信、科技等上级部门汇报联系机制,拓宽项目信息来源。尽快出台《代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施办法》,修订和汇编招商引资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手册,推进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重视招商引资宣传工作,树立营销高新、推介高新的理念。要提高招商引资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政策清:清楚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云南省、昆明市、昆明高新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家底清:清楚园区的产业布局、资源优势、入园条件;流程清:清楚工作的程序、推进的时序。

  ——提高招商引资签约成功率。招商引资部门要敏锐把握信息、准确研判趋势、及时跟进洽谈,做到盯住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形成项目源源不断的储备和供应机制。已经有意向的清华海峡“健康科技小镇”、云南工投“云南中药材产业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科技大厦、龙润药业搬迁及自主改造开发、医学生物所水科技园标准厂房、云南蓝绿康药业生产厂房、裕同包装生产基地、正创集团综合体、实地科创园等一批成熟度较高的在谈项目,要抓紧后续跟进,尽快落地实施,力争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要进一步发挥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积极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

  完善园区配套  提升园区发展品质

  筑得好巢,方能引得凤来。昆明高新区将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全年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2亿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让人民群众和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

  ——全力加强东区基础设施建设。东区作为园区建设主战场的地位更加明显,要继续推动东区对外主要通道建设,做好马金铺和高登社区回迁安置房建设前期工作,启动永久性交通设施工程,完成 5条(段)9公里的乡村道路提升改造。新增绿地10公顷。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南冲河、梁王河等入滇河道整治工作,确保水质达标。加大土地收储和供应力度,确保项目建设用地,收储土地3000亩、供应1500亩。统筹安排好拆迁安置工作,按照一年推进一个“城中村”和“三旧”改造项目的目标,做好年度计划,年内完成小青城村拆迁安置,推动化古城整村搬迁安置和马金铺村“三旧”改造工作。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东区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对标一个园区就是一座新城的要求,建设美丽高新,环境卫生及园区道路、农贸市场等区域的管理水平要上新台阶。加快推进马澄路以南“三旧”改造连片开发,完成石头山采石厂修复治理工程。在西区,要按时完成海源路、昌源路、滇缅大道等5条道路及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平稳推进沙沟尾、洪家营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要协调五华区做好西区城市管理服务的交接过渡工作。

  ——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正确认识马金铺片区一定时间段内农业将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突出昆明高新区的优势,打造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要有高新技术的工业,也要有高新技术的农业,促进农业与工业有机结合,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推进“互联网+农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继续加大水利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着力提升蔬菜、花卉、林果种植等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培育有科技含量、有高新特色的农业产业和产品。要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办法和措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扎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等重点任务,争取用一、两年的时间使马金铺各社区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加大支持科技创新  促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昆明高新区建区的宗旨,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进入新时代,昆明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当好科技创新排头兵,这是回归初心,提高园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推进创新创业升级。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全社会R&D投入稳步增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云南省内外大院名校合作,吸引科技成果到园区落地转化。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要充分发挥云南省、昆明市、昆明高新区政策叠加优势,打造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成为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30个。积极争取承办2020年全国留学生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办好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0昆明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

  ——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加速孵化器管理和运营从服务初创企业向培育新经济源头转变,从集聚创业要素向促进资源开放共享转变,从注重综合服务能力向打造专业化服务能力转变,从侧重服务供给导向向侧重服务需求导向转变,从营造局部创业氛围向引领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转变。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孵化楼宇考核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新建各类孵化载体,打造“投资+孵化”“龙头企业+孵化”“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等特色孵化载体,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科技孵化体系。新增各类孵化载体4家以上。整合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高创园建设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好产业技术服务。

  ——梯度培育科技企业。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完善“孵化-催化-产业化”链条,着力孵化和培育一批本土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园区未来发展积蓄潜力。建立园区优秀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名单,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争取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加强科技金融工作,深化政银企合作,再设立一只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园区产业,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双赢。帮助贝泰妮等重点“金种子”企业做好上市工作,新增上市企业1户。用好引导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用地版(M4)、楼宇版两个政策,细化实施细则,鼓励园区企业盘活低效用地,提高楼宇利用率,推进园区产业腾笼换鸟、腾地换业。

  创新服务企业机制  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刻也不能缺少。昆明高新区必须持续推进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进一步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以环境优化提升园区发展的软实力。

  ——牢牢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围绕企业发展所需所盼,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需求清单”,将管理更多地转向服务,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要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园区企业“朋友圈”,营造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的舆论氛围。要推进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让干部走下去、服务送上门。加快建设“产业大脑”网络信息平台,加快运用大数据对园区经济运行的精准分析;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实行“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管家式、全天候服务,树立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高新形象的意识,打造云南省营商环境最佳园区。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2.5项及容缺后补”审批制度。建成全国一流的企业投资服务中心,打造最优的硬件环境和最高效的软件环境。开展减税清费降成本专项行动,释放企业发展活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4条”,实施一颗章审批、推行企业开办服务“一窗通”,创新税务发票EMS“线上申领、线下配送”、金融机构“轮值主席制”、开放“金融超市”、外资审批商务窗口和工商窗口“两窗合一”、设立企业投资服务分站等方式,有效解决审批、开工、投产、生产、运营等各环节的难点堵点。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做好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移交后的配合协调工作,确保管理工作不断档、服务群众不缺位、工作质量不下降,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利益不受损,深入研究马金铺片区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后,实行双重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加强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做好《昆明高新区条例》修订的相关工作。坚持“打防管控建”结合,切实做好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工作,维护园区和谐稳定,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高新、法治高新,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进改革创新  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昆明高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盘活人力资源,为提升工作效率、提速园区发展输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让机构改革的化学效应有效发挥。要围绕机构、干部人事、考核奖惩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小机构、大服务”、“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委会+内设机构+平台+公司”的企业化运行机制。按照精简高效、大部门、突出主责主业的原则进行机构规范调整,使经济建设部门占比达70%以上。启动干部人事各项改革工作,使干部和职工队伍成为一池活水。要做好“三定”工作,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把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方面,建立凸显主责、分工明晰、顺畅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要加大企业化改革力度。深化国资公司改革,抓紧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效益,增强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提高其参与园区建设和产业培育的平台功能。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推进招商引资、孵化楼宇企业化、社会化运作。

  ——让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有效运用。要细化目标任务,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年终必须对表检查,不留空白。对上一年度安排过,但没有完成或开展的工作,也要同步纳入督查,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要发挥好KPI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坚持用结果作依据,以实绩论英雄,严格兑现奖惩。围绕经济发展主责,优化和凸显经济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占比,对承担重要经济指标的部门进行单独考核,按贡献大小、绩效好坏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导向。

  ——让员工队伍的创新活力有效激发。要提升专业素养,采取学习培训、岗位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同时,要着眼未来,引进或聘用急需的专业人员,打开入口,补充新生力量,逐步调整优化队伍结构。要增强抗压能力。当前,昆明高新区处在转型发展、再次创业的十字路口,面临经济下行、财力紧张、指标压力巨大等重重困难,挺一挺,希望就多一分,退一步,后果不堪设想,园区上下要伸出肩膀 ,勇于担当,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和勇气,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要强化集体荣誉。每一名员工都是高新事业的建设者,也是高新发展的惠及者,要强化区兴我兴、区荣我荣的意识,有损于发展的事不做,不利于事业的话不说,提高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增强热爱高新、建设高新、奉献高新的集体荣誉感,塑造团结拼搏、激情创业、勇争一流的高新形象。

  ——让自身建设的组织优势有效释放。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牢记初心,担当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实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担实“一岗双责”,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严格监督执纪,加强制度建设,紧盯重点岗位、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

  (作者系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2020-05-25 坚定信心 紧盯目标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286.html 1 昆明国家高新区奋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