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1日
第A8版:园区聚焦

真情助扶贫 点滴暖人心

  ▶  本报记者  刘琴报道

  “当我走进贫困户的家庭,看到乌黑的屋里,只有几样简单而破旧的家具,家里的户主身患肝癌晚期,疼痛难捱躺在床上……”近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礼乐街道扶贫干部黄翠芳谈起她第一次入户的经历时,声音有点哽咽。已经从事扶贫工作3年多的黄翠芳说:“我的愿望就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看到他们的生活好起来,我自己也开心。”

  精准扶贫   送贫困户上岗就业

  阿妹(化名)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礼乐街道向荣村的贫困户,因患有精神障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附近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黄翠芳到阿妹家里探访时发现,阿妹一天赚来的钱甚至还不够解决一顿午饭,便推荐她到街道扶贫工作坊工作,做得好的话一天能挣100多元,收入是原来的几倍。

  街道扶贫工作坊今年2月25日开工后,阿妹就开始上班了。“受疫情影响,家里人年后都不能正常外出打工,正愁着没有挣钱的门路,到扶贫工作坊上班解决了我家不少经济压力。”阿妹说。

  据了解,街道扶贫工作坊是2018年成立的,主要做一些灯饰零配件装配工作。“大家每天坐在一起分工作业,像小家庭一样。”黄翠芳说。

  强仔(化名)家住礼乐街道武东村,他的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妹妹两个孩子,收入微薄。强仔大学毕业后,多次赴广州求职,一直找不到工作,内心深受打击。

  黄翠芳得知情况后,多次走进强仔家里,在一次次耐心沟通后,才得知缘由。最终在黄翠芳的帮助下,强仔在礼乐街道检察室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他不光有了收入,可以贴补家用,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很为他开心。”黄翠芳说。

  “扶贫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责任,只有用心为每个贫困户着想,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真正帮到他们。”从事扶贫工作3年多来,黄翠芳不管天气恶劣,始终坚持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探访。而在那些贫困户眼里,黄翠芳不仅是一名扶贫干部,更似如“家人”一般。

  消费扶贫 农产品滞销变脱销

  近日,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礼乐产业扶贫基地秾稼生态园也热闹起来,农户们开始积极备耕复耕。据了解,扶贫基地占地28.6亩,主要为一些贫困户提供种田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我们会挑选有种植经验的贫困户来这里种田,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的收入全归他们自己所有。”黄翠芳介绍说,礼乐街道的贫困户本就以务农为主,他们擅长耕种,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帮扶方式,既有种子化肥补助,又有技术指导,有些收成好的农户,一年下来能收入2万多元,较好地满足了他们日常生活需求。

  阿培(化名)是扶贫基地农户中较为年轻的种植户,他十分勤奋,他的菜地里总是满满当当、整整齐齐的,没有杂草,没有空闲的地方,三排西红柿中间还种满生菜。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他常到礼乐中心市场销售蔬菜。“有了这块地,每个月都是收获的季节,每次从菜市场回到家,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阿培说。

  疫情期间,时间一天天过去,扶贫基地里的蔬果眼看就要成熟了,但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路受阻,批发商很少收菜,农户们也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干着急。“全家老小都指望着种地吃饭呢。”扶贫基地贫困户栋叔(化名)说。

  眼看着农户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卷心菜、西红柿没有销路,黄翠芳心里更着急,她和其他扶贫干部一方面联系礼乐街道办食堂采购贫困户的蔬菜,另一方面联系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到基地购买农产品。“没有想到滞销的蔬菜这么快就有了销路,多亏了你们。”栋叔在拿到礼乐街道办食堂采购农产品的现金时激动地说。

  “以消费扶贫的方式收购农产品,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们农产品滞销的难题,还促进了消费。”黄翠芳介绍说。

  在采访中,谈及这几年的扶贫经历,黄翠芳说:“虽然辛苦,但我觉得做扶贫工作很有意义,用我的身体力行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心里是知足又开心的。”

2020-05-1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144.html 1 真情助扶贫 点滴暖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