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1日
第A11版:双创建设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 杨鑫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城总规划面积90.52平方公里,位于东莞几何中心,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相邻,直线距离不过7公里。今年3月,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正式动工,未来将大大缩短两地之间的往来时间,有助于两地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科学城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源头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高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工程(第一批)项目于去年11月正式进场施工,截至目前,工程进度完成约1/4,工程所含的24个建筑单体正全面开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项目经理于德新介绍说,受疫情影响,该项目于今年2月18日复工。期间项目组提前进行人工、物资储备,保证了3月初全面推进复工进度。

  作为广东省首批建设的四家省重点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总体规划占地1200亩,致力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按照计划,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底交付使用。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所在的中子源路的另一端,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施工现场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紧邻中国散裂中子源,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建设,工程于去年9月动工,预计两年时间建成。

  “散裂中子源与同步辐射光源都是研究物质结构的理想‘探针’,二者应用上具有互补性,但擅长领域各有不同。”中科院高能所东莞分部副主任王生表示,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建设是未来南方先进光源建设的重要环节,目标是验证和掌握大科学装置建设中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目前,随着场地施工的进行,相关试验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也已在进行之中。

  据悉,松山湖科学城自建设之日起便夹带着浓厚的创新气息和深厚的创新底蕴。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及创新平台的加速落地,松山湖科学城不断锻造出“硬核”创新实力,正加速汇聚一流创新资源。

  松山湖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已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4所高校以及26家新型研发机构,正在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此外,松山湖科学城还吸引了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3万名优秀工程师来这里创新创业。

  “可以预见,在‘一流装置、一流平台、一流人才、一流企业、一流服务’的创新发展格局带动下,未来更多世界级的创新成果,将在松山湖科学城涌现。”松山湖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说。

2020-05-1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132.html 1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