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1日
第A10版:创业服务

打造双创“强磁场”

杭州高新区(滨江)赋能大学生创业圆梦

  图片来源:杭州高新区

  ▶ 章霞

  经过多年积极探索,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已从自我探索实践、创新发展,向超越自我、肩负起创新示范使命的跨越,实现了“数量、质量、产业集聚度”的“三增长”。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去年5月,第六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举办,来自全球436所高校的3708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如今,18个大赛获奖项目已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落地,并获得大力扶持及可喜发展,其中就有大赛特等奖——清华大学的静芯科技“基于人体特征的活体生物识别系统”项目。

  就如静芯科技选择在这里落地生根一样,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到杭州高新区(滨江)“追梦”。去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471家,累计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4064家,总量为杭州市各区中最多。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439家,年销售额55.47亿元,上缴税金1.44亿元,位列杭州市第一。

  以竞赛促发展,杭州高新区(滨江)借助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创业主体,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去年新入选杭州市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8人,累计达37人,创业人才总量占杭州市的30%。4人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晓军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奖;杭州瑞杰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响入选浙江省领军人才。

  全力构建“大创”最优生态

  “创新驱动”始终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的关键词。从2008年成立杭州市首家大学生创业园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紧扣大学生企业的发展规律,围绕“创意—项目—孵化—产出”创业链,打造“全链条、一体化”式的创业孵化培育体系,实现大学生创业企业量质双提升。

  强化政策引领。杭州高新区(滨江)全面落实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量身定制扶持方案,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特点,形成一揽子“政策包”,覆盖研发经费、银行贷款、办公经营场地、人才奖励、生活补助等企业发展成长各环节要素。去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兑现89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扶持资金共计2272.23万元。丰富孵化载体。杭州高新区(滨江)建成2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园推进产业集聚,拥有杭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5个、众创空间32个,96家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超过200家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投资机构。聚集各类服务机构,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创企业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全流程服务。

  搭建培育平台。杭州高新区(滨江)引入专业机构协同培育,打造“赢在滨江”项目路演、“伯乐人才成长营”等培育品牌。2018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聚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文化创意等行业领域,举办路演6期,免费为45个项目提供一站式路演融资辅导、资本对接及全年制精准创业服务,为35名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落地实战辅导。

  优化服务模式精准扶持发展

  针对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大学生创业堵点,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迭代优化服务模式。

  推进大学生创业“一件事”改革。杭州高新区(滨江)设立专窗,优化流程、集成服务,实现项目无偿资助评审申报、房租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简化办、快速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精准服务。

  落实贴身式跟踪服务。杭州高新区(滨江)“线上+线下”服务全程辅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加速推进优质项目落地,2019年服务大学生创业企业1000家次以上。疫情发生以来,推行“网上办、零见面”,产业政策兑现提速,着力缓解大创企业经营压力,已累计兑现204家企业共计2200.2万元创新创业资助。

  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全面打造“创在高新”品牌,引进培育更多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团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数量、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0-05-11 打造双创“强磁场”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122.html 1 杭州高新区(滨江)赋能大学生创业圆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