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4日
第A14版:产业热点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以科技力量助力战“疫”

  图片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本报讯   疫情当下口罩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防疫“武器”。在确保科学防疫和有序复工的前提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紧急启动智能化现场快速核酸检测设备和应急用聚丙烯熔喷料增产技术等5项防疫相关科研项目,积极助力科技战“疫”。近日获悉,于杰教授带领的新型纤维团队攻克难关,研发出新型KN95+纳米纤维口罩,过滤效率达95%以上,可多次使用、长期储备,为抗击疫情及做好长远战略储备做出贡献。

  据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自从挂牌成立以来,以应用为导向,聚焦于新型材料研发,汇集了一大批材料领域的尖端人才资源,迅速形成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汪卫华院士、李明星博士后、柳延辉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还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自疫情发生以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刻也没有松懈。2月10日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复工第一天。当天,实验室成员积极谋划,提前布局,经过资源整合与梳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决定紧急启动于杰教授团队开展的电纺纳米纤维膜防护口罩制造技术、深紫外LED杀菌光源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高聚光深紫外LED封装技术及其消毒杀菌防护透明面罩、智能化现场快速核酸检测设备、应急用聚丙烯熔喷料增产技术共5项科研项目。

  其中,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团队响应广东省科技厅、卫健委的紧急征集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技术和产品工作,针对性研发超大光功率深紫外面光源模组,该团队申报的“深紫外LED杀菌光源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获得广东省财政经费支持。

  除紧急启动5项科研项目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各个项目在疫情期间也在稳步推进。

  今年春节,实验室催化材料团队的艾远飞留守东莞。春节期间,他每天都要到实验室的设备前看一看。在实验中,实验设备会持续输入气体,艾远飞要做的就是观察设备内部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并对温度等情况做登记。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春节期间留守东莞的不止艾远飞一个,今年春节,实验室先进陶瓷团队刘会军也选择了留在松山湖。

  “我们在做一个陶瓷材料耐久性的腐蚀评价,由于是在氢气环境下进行,存在安全隐患,每隔三四天需要过来检测一下实验状态是否正常。”刘会军表示,当前实验进展相对顺利,各项数据比较理想,第一组实验已在正月初九完成。

  此外,中子科学平台王采林研究员春节期间也一直在坚持开展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研发;而实验室优秀党员、先进陶瓷团队曾潮流研究员1月30日就返莞工作,并找寻采购渠道,细心地从外地带回一批口罩给团队成员。

  在此次疫情中,正因为众多科研人员的坚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得以保障各项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以科技力量助力战“疫”。接下来,新产品、新技术会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将对抗击疫情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0-05-04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7074.html 1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BR>以科技力量助力战“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