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7日
第A15版:产业热点

中国车市再起波澜
雷诺东风难逃“七年之痒”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  本报记者 于大勇报道

  近日,雷诺退出东风雷诺的消息在业内引发关注。2013年,东风雷诺成立时规划年产能30万辆,然而由于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019年销量不足2万辆。在业内专家看来,雷诺与东风“七年之痒”表明,只有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才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雷诺退出的只是乘用车项目,并将在华发展重心转向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这也体现了中国市场对跨国汽车企业的吸引力依旧无限。与此同时,伴随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在快速实现产品升级,合资车企要想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跟上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引领世界潮流的步伐。

  突如其来的消息

  近日,雷诺集团发布公告称,关于燃油乘用车,雷诺集团已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将雷诺集团在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雷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与此同时,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对该消息予以确认,并表示“此次股东双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是考虑到国内汽车市场下滑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等因素”。根据公告,经东风汽车集团与雷诺协商,签署不具有约束力的备忘录,达成初步意向。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东风雷诺成立较晚,品牌力不强,且产品线单一。”在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看来,在中国车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雷诺从东风雷诺抽身是战略转变,这一举措其实并不突然。

  2013年12月,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共同投资77.6亿元,在武汉组建合资公司——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各为50%。彼时,东风雷诺按30万辆整车的年生产能力规划产能,第一期实现15万辆整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年生产能力,2016年上半年正式投产。

  “东风雷诺是最晚进入中国的合资车企之一,2016年开始推出国产车型,错过了中国市场高速增长期,同时又要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贾新光坦言,由于进入中国车市较晚,东风雷诺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数据显示,2016年,东风雷诺销量达3.65万辆;2017年为7.2万辆,同比增长140%;2018年则降为5万辆左右,同比下滑30.58%;2019年的销量则萎缩到1.85万辆,同比跌幅达62.87%。

  销量的变化也体现在东风雷诺的财务报表上。据东风集团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财务年度,东风雷诺的资产、收入和税前利润占东风集团总资产、收入和税前利润的比例为1.5%、1.8%和0.7%;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财务年度,东风雷诺的资产、收入和税前利润占东风集团总资产、收入和税前利润的比例为1.3%、1.4%和0.02%;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财务年度,东风雷诺的资产、收入占东风集团总资产、收入的比例为1.0%、0.5%,2019年东风雷诺的税前利润为负值。

  “中国市场需要更强的产品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东风雷诺败北的根源是其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雷诺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体现中国车市进入优胜劣汰的淘汰期,这也警示其他合资品牌要有更大的产品本土化投入和技术创新。”

  竞争与魅力同在

  据了解,自众多跨国车企在华成立合资车企以来,也有不少品牌在经营数年后选择了退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车市启动以来,多次出现欧洲车企进入和退出中国市场的情况。”崔东树介绍,1985年,法国标致与中国企业合资成立了广州标致,成为第二家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的汽车品牌。然而在1997年,法国标志以1元的价格出售了其在中国的股份和债务。2007年,由于种种原因菲亚特结束了与南京汽车集团的合资合作,退出了耕耘8年的中国市场,南京菲亚特也成为历史。

  “中国车市经过几年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初的产品紧缺时代,只要是合资企业的产品就能获得一定认可度。近年来,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仅是简单的合资品牌的概念,而是更加注重外观性能、性价比、配置等方面。然而,东风雷诺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在崔东树看来,雷诺退出东风雷诺放弃在华的乘用车项目恰恰反映出中国车市竞争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标志等品牌曾经退出了中国市场,但近年来纷纷选择了回归。例如,2002年,法国标志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东风标致,全面展开将标致品牌再次引入中国的新蓝图。

  此次雷诺退出东风雷诺放弃的只是其在华的乘用车项目,而是将发展重心转向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而这也被专家解读为,雷诺在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找准了未来的方向。

  “部分欧洲车企多次进入和退出中国市场,体现中国市场的魅力和充分竞争性。”崔东树表示,随着特斯拉等优秀国际车企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中国车市的魅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在快速实现产品升级与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传统燃油汽车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双积分’政策的深度影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中国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是中国产业技术转型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新品的接受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较快发展。这也意味着合资车企要想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跟上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引领世界潮流的步伐。”崔东树说。

2020-04-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6879.html 1 中国车市再起波澜<BR>雷诺东风难逃“七年之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