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
第A5版:创新园区

聚合微“量” 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防疫产业链

  ▶ 郭伟 李幼君

  产业升级需要市场推动,创新注入更随“风口”。从传统的智能生产应用到赋能新场景,从专业化领域的运转到直接“搬”研发桌参与产品的市场投入,厦门火炬高新区众多企业积极发挥自身潜在优势和协同能力,快速改造升级相应车间,调转研发主攻方向,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跳级”和转产。

  刷脸和测体温同步进行,瑞为研发的FaceTick人脸识别温感终端在“网红景点”落地后,让普通市民深切感受到科技强悍的力量。该款人脸识别温感终端是瑞为对于市场风口的敏锐性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响应。瑞为今年1月底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将测温模组置入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中,半个月左右研发出首台设备,目前已有100多个客户。

  在清华海峡研究院访客登记处,借助由朗新科技旗下子公司云筑智联发布的园区、社区防疫综合服务解决方案,访客可通过手机扫码进行自助填报登记。如果信息无异常,访客即可获得通行码,凭码验证后进入园区。“从入园登记,到进入公司大门,这些数据都将汇入后台,为员工健康信息摸排提供参考。”朗新科技有关负责人说。除了该解决方案,为应对疫情,朗新科技迅速研发上线“七通一平台一码”公共防疫管理平台系统。目前,产品已经在包括湖北武汉、江苏无锡、福建厦门在内的政府机构、产业园区、社区落地。

  突发的疫情,让厦门火炬高新区很多企业选择全线升级。亿联网络免费开放远程视讯协作平台亿联云视讯,实现在家也能远程协作办公;唯你科技通过唯你智能报账终端,为财务人员全面开启“智能+无接触报账”的防疫模式……因疫情催生一系列新需求,园区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

  此外,口罩、医用防护服、负压救护车……厦门火炬高新区一批批应对疫情重点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形成具有联动优势的相对完备的防疫产业链。“厦门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接连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致善生物产区运出来——疫情发生后,这家企业生产的海洋工具酶迅速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与生产,多款试剂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至原来的40%-60%。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瑞之路(厦门)眼镜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60多名工人正忙碌着,一款防疫产品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中。疫情发生后,该企业第一时间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组织复工复产、申领资质等,多条医用隔离眼罩及面罩的生产线快速建立起来。目前,其医用隔离眼罩及面罩累计出货量近1000万套。

  聚合园区企业科研力量,技术驱动战“疫”力量,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以科技打造防疫产业链,从生物医药到防护消杀物资,层层推进,不仅挖掘了新经济的韧性,还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2020-04-20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6847.html 1 聚合微“量” 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防疫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