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前不久,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关于支持科技战“疫”、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共计10项支持措施,积极支持企业科技战“疫”和健康发展。近日,中关村管委会陆续启动相关项目申报和资金拨付工作,加快政策落地,让企业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
科技信贷+融资租赁项目申报启动
小微企业将获专项“红包”
2月21日,中关村科技信贷和融资租赁支持资金项目面向企业发出征集令,支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关村企业开展信贷融资、融资租赁、发债融资等,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
在贷款贴息支持资金方面,支持收入在2亿元(含)以下的企业,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并购贷款进行融资的,对按时还本付息的企业按照实际贷款利息的40%给予企业贴息支持,对单家企业单一信贷产品年度融资的利息补贴不超过50万元。
2月28日,中关村管委会发出通知提出,3月5日开始正式受理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经费补贴政策的申请,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此次支持的企业为成立时间在5年(含)以内(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从业人员100人以下,2019年度的研发费用总额在20万元(含)以上、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另外,此次政策与以往相比有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是结合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实际影响,将申报时间提前到一季度,尽可能早的给予企业研发补贴,降低疫情期间企业运营成本。二是将安排每周线上政策宣讲及申报培训,让企业申报有更充分的准备,减少疫情对企业申报的影响。三是完全实现线上申报,企业无需提供线下材料,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
未来,中关村管委会将充分发挥示范区创新创业资源聚集优势,进一步盘活中关村创业生态和创业资源,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促进中关村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第一时间拨付
2月28日,中关村管委会在市财政资金下达后,第一时间拨付优秀人才企业支持资金6365.8万元,其中中关村高聚人才企业支持资金3600万元,涉及2019年高聚首席科学家及创新领军人才企业30家;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支持资金2765.8万元,涉及2019年雏鹰人才企业212家。用于支持企业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方面,助力企业加快科技战“疫”工作进度。
中关村高聚人才企业首席科学家、北京睿诚海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驹说,支持资金到位很及时,缓解了企业研发资金短缺的困难,他将带领团队全力投入到研发中去。中关村高聚人才企业首席科学家、三有利和泽生物首席科学家吴祖泽表示,支持资金及时到位,更好推动企业与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合作,完善干细胞治疗重症NCP临床研究方案及相关建议案。2019年高聚工程创新领军人才、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表示,支持资金将会全部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抗击疫情的智能解决方案。
此外,聚焦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2019年中关村高聚创新领军人才,积极参与抗疫产品研发。智行者首席技术官王肖带领团队研发无人车“蜗小白”替代工作人员在医院开展无人化消杀清洁工作,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吉因加董事长易鑫带领企业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测序服务。
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大多是典型的中小微企业,创业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企业创办不超过5年,正处于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专项支持资金的及时拨付,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受到了雏鹰人才的高度欢迎。他们在疫情防治期间,快速开发出一批远程诊断、疫情监测以及互联网教育的产品,尽最大力量贡献科技创新企业的智慧力量,更不断展现中关村创业青年的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针对企业资金周转难、融资难等难题,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征集企业政策和资金需求,帮助企业对接银行和投资机构,减轻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携手各方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据了解,中关村管委会各部门正加班加点推进各项支持措施的细化工作,争取将10项措施涉及的其他政策措施尽快落地实施,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