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报道
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循环经济企业在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好相关生产供应工作,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科技支撑
确保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
疫情期间,如何及时妥善处置好医疗废物成为各地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大量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理处置,防止次生污染发生,循环经济企业“临危受命”,坚守着“最后一道防线”。
威立雅旗下的多个危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应当地主管部门要求,协助处理在疫情期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相关垃圾,并参与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转运车辆技术方案》。
启迪环境在得知湖北省武汉市医疗废物逼近处理“红线”时,主动请缨并提交详细的处理处置方案,获得参与武汉市协和江南医院等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为此,该公司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配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系统,构建以移动式处理系统为依托,以快速反应运营方案为指引,以网状专业支持平台为支撑的 “三位一体”医疗废物应急管理运营体系,由平时虚拟应急管理状态转为实体项目作战状态,千里驰援武汉。
环创科技向湖北武汉和襄阳环卫部门无偿捐赠4辆新一代多功能环卫洗扫车及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总价值360万元,用于路面环卫消杀工作。在火神山医院建造过程中,该公司接到配套污水处理泵站急需粉碎型格栅的需求后,及时完成设备备货和调试就绪工作。此外,为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产生的大量废弃床垫等大件垃圾及时得到规范处置,环创科技将建造更多的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力保大件垃圾得到合理处置。
东江环保快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在做好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以遍布10余省份的40余家环保处置基地为依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全面强化医疗废物的收运处置工作,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携手战“疫”
竭力保障医用物资供应
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防护用具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消耗量最大、最紧缺的物资之一。为此,循环经济企业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全力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保障工作。
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5000副医用护目镜捐赠给徐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在向邳州市捐资360万元专款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出资在波兰筹措到13600副欧洲标准的医用护目镜。此外,该公司还支付16.24万美元购买了50万只口罩。
格林美荆门园区在疫情防控工作艰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形下,向疫情严重的湖北免费供应消毒液,极大地缓解了荆门市疫情防控对消毒液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格林美荆门园区共向荆门市捐赠医用手套15000双、医用口罩4000个、护目镜600个、医用酒精560升,总价值15万元的紧缺防控物资。
金川集团向湖北和甘肃捐赠120吨氯酸钠消毒液,并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针对市场氯酸钠消毒液脱销的情况,立即调整生产计划,加大生产负荷,储备次氯酸钠,竭力保障了诸多单位抗击疫情的需求。
金发科技是PE透气膜专用料的国标第一起草单位。为应对新冠肺炎防护物资缺口问题,在广东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金发科技在10天内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中试验证、装备改造、量产评估,成功研发出高分子医用防疫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熔喷布专用聚丙烯材料、鼻梁条专用料,对于解决许多地区医用防疫材料紧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稳抓疫情防控
有序组织复工复产
为保障民生需求,助力医疗等固废安全处理,金川集团、江苏沙钢、威立雅中国、启迪环境等循环经济企业一直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从未停工。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元谷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新环境、江苏金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陆续复工复产,履行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发挥自身技术研发优势,助力疫情防控,服务社会。
“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是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陆续出台,为企业应对短期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能够有效贯彻落实这些政策,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将在疫情过后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