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3日
第A10版:创业服务

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孵化服务+创业培训

让硬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 本报记者 罗晓燕报道

  “硬科技是中国强大起来的必经之路,科技创业是未来三十年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在近日由中科创星主办的“硬科技媒体行”活动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称,他们一直致力于在科技与经济之间铺路架桥,经历6年多的努力,在硬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中科创星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科技经济融合之路。

  此外,活动现场集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部分成绩,10家来自中科院的产业化企业代表到场交流,生动地展现了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过程。

  硬科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所谓“硬科技”,是指以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

  硬科技的概念最早由米磊于2010年提出。米磊说,硬科技有着极高的技术壁垒,难以复制或模仿,必须去挑战世界科技高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只有掌握了这些硬科技,我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的科研投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这导致科技创新无法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引擎。中国科研创新的主力军还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的主体还不是企业。

  如何才能让硬科技成果更好地实现产业化发展,进而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米磊认为,只有打通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连接,才可以有效提升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效力。“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助推硬科技创新发展。”

  据介绍,目前中科创星已与中科院27家院所的77家企业进行了产业化合作,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科创星构建的“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孵化服务+创业培训”特色鲜明的科技创业体系,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硬科技早期投资需要专业和耐心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硬科技企业的投资链条逐步完善。米磊认为,硬科技是骨骼,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核心在于强肌壮骨,避免脱实向虚,而金融作为血液是国家经济强肌壮骨的重要基础。“设立科创板就是从宏观建构上将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统筹起来。”

  在硬科技投资的各个阶段,早期投资显得尤为重要。米磊表示,硬科技早期投资的考验在于专业和耐心。专业度体现在需要对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双重判断,同时更需要在经营管理层面为科技企业赋能。对耐心的考验,则是由科技创新的“指数型增长”规律导致的,硬科技企业前期投入大、增长慢,突破成长节点后则会迅速成长,耐心资本尤为重要。因此,硬科技投资需要“看得准、投得进、帮得上、耐得住”。

  为了突破硬科技与金融之间的融合瓶颈,给硬科技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中科创星于2013年发起成立国内第一只专门针对硬科技的天使投资基金,目前管理10只基金,总规模突破53亿元,投资领域覆盖光电芯片及光学领域、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先进制造、商业航天等,已形成光电芯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

  在活动现场进行分享的企业中,有专注于高端激光微孔加工装备研发生产的中科微精,有专注于军民两用高可靠光纤通信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国科天讯,有面向泛媒体大数据和内容安全领域的中科闻歌,有擅长卫星整星研制及在轨交付服务的九天微星,也有率先实现单晶硅微针给药产业化的中科微针……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均是科创板的重点关注对象。

  尽管当前国内硬科技初创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离上市尚且存在一段距离,但在米磊看来,“硬科技投资虽然周期长一点,但是只要投得准,稳定性很好。前面回报慢后面回报快,硬科技赚的是长钱慢钱,最终是大钱。”

  据悉,成立6年来,中科创星深耕硬科技领域投资,通过股权投资和孵化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指导,为科技创业者保驾护航。目前,已经投资280多家硬科技企业。

2020-01-13 研究机构+天使投资+孵化服务+创业培训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15840.html 1 让硬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