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文波 本报记者 李争粉
近日,在安徽省政府通报的2018年度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中,蚌埠高新区排名居前,并获得安徽省政府嘉奖300万元发展基金和150亩用地指标。
据悉,开发区综合考评是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促进经济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评价办法,围绕开发区的发展实效、开放水平、创新驱动、集聚能力、体制改革、营商环境设立了6个一类指标、25项二类指标开展综合考核评价,是一年一度的综合性“大考”。
近年来,蚌埠高新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开放合作、产城融合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千亿高新”。2018年年底,国家完成GDP增长1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1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居第44位,连续三年稳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推进产业基础再夯实。目前,蚌埠高新区已形成以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为主,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3+N”产业发展体系。同时,一批招商项目在园区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的利科光学5G氧化锆手机背壳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鸿合科技交互式显示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园)项目等26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利用安徽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约108.69亿元。
瞄准创新发展再聚力。蚌埠高新区出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设立1亿元“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瞄准关键技术攻坚,让创新的“靶子”更加精准。助力玻璃设计院、中电科40、41所等驻蚌研究院所,成功攻克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子信息超薄玻璃基板、4G综合检测仪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宽带微波毫米波频谱分析仪”等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依托科技金融产业园先后组建中科(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成果转化蚌埠中心等,转化孵化科技成果近百项。此外,该区注重创新主体培育,按成熟期、成长期、创业期分类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实施一对一帮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速度的增长。
聚焦营商环境再优化。“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这“三个一切”正在蚌埠高新区成为现实。园区以“四送一服”“千干扶千企”等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招商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全程帮办向全程包办转变,实现企业项目 “一条龙”包办服务。今年以来,蚌埠高新区累计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共计4024件,实现进驻大厅“一窗”事项占比64.3%,“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收集企业服务申请248件,办结226件。
下一步,蚌埠高新区将以此次开发区综合考评为契机,主动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和政策机遇,以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升创新能力、做强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始终坚持创新升级,努力建成安徽省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领域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