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的这一段话,一直是教育界诸多人士努力奋斗的目标。在日前结束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上,与会人士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设备普及、5G等新技术的发展,教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教学相长,学以促用”的和谐生态正在形成。
在线教育风生水起
在线教育一直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实现营收1300亿元,2019年全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3133.6亿元,同比增长24.5%。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成为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9年11月23日,这个数字增长到了98.95亿次,非常惊人。这些数据采样范围可能有限,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保利威总裁白剑对于近年在线教育的发展深有感受,并向记者分享了3组数据。首先是直播场次,2017年每个机构每年大概开展195场的直播,这个数据2018年为235场,2019年截至到11月24日为354场;其次是直播时长,平均时长从2016年的60分钟,增长到2019年的108分钟;最后是下沉市场,2016年三四线城市观看直播的总人数为20.19亿次。
技术的飞速进步是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给在线教育的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从今年新客户的增长情况以及中大型客户的视频活跃度来说,我认为今年形势并不悲观,反而看到了因为5G等新技术正在推动第三波在线教育浪潮的到来。”白剑认为,新技术虽是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但如何落地为教育机构所使用,成为一道难题。诸如5G、AI、语音识别等技术对于教育场景的真正落地,依然有着大量研发工作需要去对接和完成。
另外,随着80、90后父母教育理念的革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诉求逐渐向低龄、个性化和素质教育延伸,启蒙英语的赛道也愈发成熟和火热。据《中国英语启蒙市场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九成家长认为启蒙阶段学英语会对孩子很有帮助,每年愿意支出2000元以上购买课程。
赛道的火热,更考验每个身在其中的品牌“硬实力”。叽里呱啦联合创始人兼CEO谢尚毅向记者坦诚,“我们认为有效的在线英语启蒙内容需要具备几个原则:自然的语境、真实的场景、多维的媒介,还有主动学习。”
谢尚毅分析说,“真人+教育IP”还原语言场景,AI赋能英语启蒙将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一方面,通过真人老师的拍摄,构建和还原真实的生活语言环境,能让孩子在每一个看到、听到、学到和说出的英语内容都具有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场景性。另一方面,教育IP是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一环,以服务教学目的为出发点设计的动画IP形象,会吸引儿童自发性地学习英语。
AI落地教育
与会人士表示,当前的教育行业,正处在一个三浪叠加的发展节点之上。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动的线下扩张是教育机构的第一个浪潮,新东方、好未来等大型教育机构随之崛起;而第个二浪潮则是教育机构的互联网化和线上扩张,这种模式之下,在线教育领域走出了很多独角兽;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行业又迎来了第三个浪潮,在不久的将来,整个行业的生态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而发生巨大变化。
“政策趋严提高了机构的生存门槛,互联网时代模式创新快速趋同,教育行业竞争非常残酷。当别人用弓箭时,AI就像一把枪,飞速地收购和占领市场。”悉之教育CEO孙一乔认为,在教育行业的第三个浪潮里,一位AI虚拟老师可以实现产生内容、真正理解知识、理解学生,然后进行交互、推理和决策,这是第三代AI的范式。
“从AI的角度该如何破局?我认为,技术应该做的是在减负、放大产能、招生、授课、课前课后、续班等一系列环节将效率提升10倍。AI赋能口号叫了几年,为什么没有很好地改变这个行业?我认为技术成熟是需要周期的,其实AI技术在近两年就达到了非常好的拐点,已经可以非常深刻地赋能教育行业。”孙一乔表示。
在孙一乔看来,人工智能一定不会代替老师,但是人工智能一定会替代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老师。他希望在未来3年之后,每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能真正享受到AI技术,拥抱AI赋能下的教育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再怎么发展,也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即‘教’与‘学’。”洋葱数学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也开门见山地表示,“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如果想要发力,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学’,在于‘学生本身的学习’。”
据悉,洋葱数学成立于2013年12月,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实现人机交互式的个性化学习。发展至今,累计注册学生用户超过3000万、教师用户已有95万,覆盖学校达19万所。
如何去改变“学生本身的学习”?杨临风认为,如果学生能够跟着数字化课程,以AI+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学懂并且学透,就可以为行业带来全新供给。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前一定要依赖老师或者在固定时间、地点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两年‘人工智能’变成热词了。在实际落地的时候,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推进了一个试点:宁夏和北外试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也在会上表示,如何用信息技术解决相当一部分边远地区的教学质量提升?如何培养新时代下的高素质教师?教育部正在以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希望用人工智能助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用智能手段培养未来的教师,也希望用智能手段去帮助贫困地区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