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2日
第A7版:创新园区

高质量奔跑 株洲高新区动力强劲

  天易科技城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

  北汽株洲分公司二工厂焊装生产线

  长城电脑整机车间

  ▶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经济新动能正不断勾勒中部地区株洲高新区的发展新图景。对此,外界在探究,这个不靠海、不沿边的株洲高新区,是如何扛起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的新时代担当,为中部崛起增添新动能蓄足发展后劲的?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株洲高新区是如何将高质量发展的“大写意”,一笔一笔描绘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工笔画”的?

  70%的中国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研制在这里诞生;

  突破千亿元的轨道交通基地在这里焕发勃勃生机;

  超过90%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这里刷新记录……

  今年前三季度,株洲高新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76.8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上年同期快20.3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同比增长20.1%,排名居株洲市第一。规模工业增长领头雁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达到93.7%,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01.5%;高技术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9.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8%;园区规模工业占比99.9%,比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排名居株洲市第一。

  经济新动能正不断勾勒中部地区株洲高新区的发展新图景。对此,外界在探究,这个不靠海、不沿边的株洲高新区,是如何扛起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的新时代担当,为中部崛起增添新动能蓄足发展后劲的?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株洲高新区是如何将高质量发展的“大写意”,一笔一笔描绘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工笔画”的?

  “无他,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建光一语道破天机。以创新为抓手,全力激活人才 “第一资源”,一心一意转换动能,谋“高”谋“新”,株洲高新区交出的这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上,稳中有进、进中向优是最抢眼的关键词。

  “中国动力谷”—— 风驰电掣

  跑出属于株洲高新区的“高”“新”速度,“中国动力谷”功不可没。记者了解到,株洲高新区围绕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优势动力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不断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厂区,工程师们正在检查试验线上的磁浮列车。去年6月,中国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车在这里下线。明年年初,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计划下线。这款无人驾驶的磁浮列车,设计时速200公里,将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磁浮交通系统空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告诉记者,磁浮3.0版列车可以像“过山车”一样在100米内陡然爬升近4层楼高度;弯道允许通过速度提升15%以上,且加速性能好,平均加速度提升50%以上;载客量进一步提高,适用距离50-200公里的城际、市域线路交通。

  同时,株洲生产的轨道交通产品不断走入海外市场:新型混合动力调车机车出口德国,城轨车辆、铁路货车等整车及其配套轨道交通产品已出口到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技术优势,株洲近年来积极向通用航空产业拓展。

  截至2018年,株洲航空城已入驻航空类企业43家,航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12.5%。这里生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0%,轻型运动型飞机占据中国70%市场份额。

  “通用航空正以1∶12的带动比驱动实体经济。”株洲董家塅高科园党工委书记汤勇军说,在产业集聚上寻求突破,构筑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已成为株洲航空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另外两个动力产业相比,株洲的汽车产业带动力相对较弱。但近年来,株洲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已聚集了不少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其中,北汽株洲分公司仅用9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累计产销突破90万辆。

  近期,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成功落户株洲,新能源汽车年产能有望超过30万辆。“株洲聚集了湖南汽车工业70%以上的生产要素,拥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构建了株洲发展汽车以及零部件产业的完整优势体系。”北汽株洲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中国动力谷”发展稳中求进,已成为株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驱动器”。

  激活人才第一资源—— 有凤来栖

  如今,株洲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超过13万名,其中”两院”院士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6名,株洲市科技领军人才26名,株洲高新区“双创”人才216名,人才总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株洲高新区有凤来栖、英才云集的生动局面从哪里来?“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周建光表示,发展中的株洲高新区,求贤若渴。株洲高新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株洲高新区,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株洲高新区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账:

  2006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

  2013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人才资助、奖励和扶等;

  2017年起,每年设立不少于5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中国动力谷双创人才引进和培养。个人最高可获得260万元补助,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资金补助。同时设立5个多亿中国动力谷创新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中国动力谷创新发展……

  从200万元到5000万元,11年增长20多倍。这所折射出的,是株洲高新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引才,关键要在机制上创新突破。株洲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工作纳入园区重点工作,构建高规格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高投入的人才经费保障机制、高起点的人才政策体系。

  2006年,株洲高新区制定 “1+5”人才政策文件,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意见》;2013年,又出台《株洲高新区、天元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5211人才计划”等系列人才政策文件。

  2017年,株洲高新区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鼓励引进培育“中国动力谷双创人才”的实施意见》,将人才引进从单一的“给票子”,逐渐向以完善和优化制度、环境、服务等综合条件为主转变,为来到园区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以最大的诚意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落地株洲高新区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可获得20万、7.6万、2.4万元的资金补贴。畅通人才晋级渠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鼓励人才自我提升……这是株洲高新区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引导性最强、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拓渠引才、筑巢留才、搭台育才、铺路用才,株洲高新区因地制宜,通过做大做强企业孵化平台、健全技术创新平台、打造智慧咨询平台,为人才搭建广阔发展舞台。

  据悉,株洲高新区已建成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期,建设天易科技城,建成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这一完备的人才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为人才和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三免两减半”租赁政策、创业指导等服务。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获批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省级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随着动力谷展示中心、科技图书馆、文体中心、众创空间、专家公寓等一大批创新创业配套服务平台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动力谷核心区人气越来越旺,创业配套环境越来越好,创业生态越来越优化,吸引长城电脑公司、麦格米特公司等一批行业内知名企业争相入驻,培育了菲斯罗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嘉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对企业新培育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株洲高新区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目前园区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4家、省级科研平台61家、院士工作站11家,成为首批国家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国家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为园区实施“双创”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目前园区科研平台汇集研发团队150余个,集聚包括2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000余名高层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先后完成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项目7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0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75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25个。

  高质量发展—— 精雕细琢

  今年年初,株洲高新区因落实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获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表彰,同时也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工作力度大,净增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排名湖南省前8位或各市州排名第1位的县市区,在2019年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中给予100万元专项工作奖励。规模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评选中直接体现在净增数量上 。这标志着株洲高新区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株洲高新区是如何真抓实干出成效的?

  持续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株州高新区不仅在高端创新平台不断突破,也在积极引进和建设“双创”平台,以及研发、检测、设计、仓储等各种类型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园区三大动力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建设研发、检测、设计、仓储等各种类型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聚集了国家新能源机动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株洲分中心、工信部赛宝电子信息株洲研究院、国家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株洲市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型公共服务平台23个,其中国家级6个。

  一是引入社会资本建平台。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孵化器、物流仓储中心等平台建设。高标准建成第一个全民资产业园——大汉惠普信息产业园,成功引进了猪八戒网和株洲互联网中心等一批网络创客空间入驻,发挥大中型企业人才、技术等优势,鼓励企业利用现有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式、有偿式服务,逐步发展成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今年,投资70亿元的株洲信息港正式启动建设。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扩展平台。发挥大中型企业人才、技术、设备优势,鼓励企业利用现有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式、有偿式服务,政府给予一定补贴,逐步发展成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时代新材建设的“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8年服务园区企业60余家,被湖南省经信委认定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三是利用外力搭平台。引进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株洲分中心,引进上海新诤信、沃尔沃建筑设备集团共建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湖南省知识产权局设立的湖南省知识产权(株洲)综合服务分中心在园区挂牌运营,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车株所共建的湖南省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正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国家级7项、省部级8项重大科技项目,建成4个重点实验室。今年年初,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进入“国家队”,成为全国第十家、湖南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对于株洲高新区抢占全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株洲高新区遵循产业科技发展规律,统筹政府与社会各方资源,协调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深度融合。

  一是围绕三大动力产业链填补创新薄弱点。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计划,推动优势产业向中高端延伸,轨道交通产业主机厂本地配套率提升到70%,新能源汽车产业主机厂本地配套率提升到30%。

  二是依托创新链撬动产业增长点。瞄准前瞻性产业完善创新链,引导人才、资金、载体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组织实施“百项成果转化工程”,相继引进清华、中科院、北航等国内著名院校专家团队与株洲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株洲转化量产。两年来共认定实施项目87项,其中,新注册企业32家。

  三是加强对外创新合作寻求产业发展。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装备、硬质合金、航空装备等产业优势,园区大力实施国际创新资源合作工程,辖区多家企业如时代电气、时代新材等骨干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建立海外研发机构5个。在北美、德国设立中国动力谷高技术转移中心,与香港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合作搭建汽车零部件和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协作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对接与合作,实现吸收、消化到再创新的高速发展,助推株洲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助力中部崛起。

  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系统 —— 活力之城

  株州高新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以纳入国家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为契机,大胆地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自2018年起,园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打造湖南省最优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园政合一体制、“双创”机制、投融资体制、配售电等改革,降低企业融资、用电、物流等成本;率先推进“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工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限控制在40天内;建立健全产业发展“1+7+4”政策,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意见”,助力企业破解难题、做大做强。

  一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出台“1+7+4”产业政策体系,涵盖产业发展、瞪羚企业扶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创业团队、双创人才等方面。政策执行两年来,累计向594家企业和1080名个人,发放奖补资金达5.3亿元。启动温暖企业“四联行动”,园区机关干部将以“店小二”的身份,专门为联系企业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园区上下机关干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二是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相结合生态环境。以建设“金融服务集聚区”为契机,聚集了湖南股交所株洲分所、中车产投等一批融资服务机构入驻园区。主导和参与设立了11支产业创投基金,总金额达到100亿元。今年1月,园区整合现有政策性、服务性、非营利性金融资源,新成立株洲动力谷产业投资发展集团,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三是提高服务效能。率先推进“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全力承接67项市级审批权限,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实行“中心之外无审批”,工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限控制在40天内,93%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株洲高新区是一个动力产业之谷,这里产业特色鲜明,这里园区布局合理,这里发展势头强劲;株洲高新区是一座创新创业之城,这里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这里具有完备的政策扶持,这里具有优质的配套服务;株洲高新区是一处宜居宜业之地,这里交通更为便捷,这里环境更为优美,这里生活更为幸福。周建光表示:“未来,株洲高新区将不忘初心,凝心聚力,重点发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动力新兴产业,规划培育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促进军民融合和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构建现代产业经济体系,致力成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三大动力产业创新中心、新兴产业成长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努力打造一流园区,建设幸福园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全面的发展。”

2019-12-02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5254.html 1 高质量奔跑 株洲高新区动力强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