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2日
第A12版:创业英雄

当你选择对了之后,努力比选择更重要

访天仪研究院CEO杨峰

  ▶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当你选择对了之后,努力比选择更重要。要努力思考,努力去做,做好践行者。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


  近日,由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巅峰号卫星(潇湘一号08星)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也是天仪研究院的第9次太空任务,成功发射的第15颗卫星。

  自2015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规划》发布以来,国内相继诞生了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天仪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3年多来,天仪研究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多个第一:自主研制出第一颗成功发射的商业化科学实验立方星、第一个和国外企业联合研制卫星的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发射中国民营航天第一颗天体物理小卫星、开展国内第一次立方星激光通信实验……

  近日,记者走进天仪研究院,穿过脚下是蓝色星空图案的长长靠窗走廊,会看到墙上贴着“改变,让航天触手可及”几个大字和一张张卫星发射的照片。

  在这里,记者聆听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

  1957年10月4日,全球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被送入近地轨道以来,人类每年都会把一定数量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但是,巨额费用、昂贵成本一直制约着航天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卫星端的Planet公司、火箭端的SpaceX公司、载荷端的Made in Space公司等都用较少的人力、时间、成本,取得了较大的科技与商业进步。其中,2013年发射第一颗微小卫星的美国Planet公司,在2015年年初宣布获得9500万美元的融资。2016年,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76%的份额为商业航天领域。

  当全球航天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时,我国民用空间也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国内商业航天公司逐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求学,并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提供多年服务的杨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创业团队聚集了一批航天领域的践行者,骨干成员均具有丰富的航天工程经验。其中,天仪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兼CTO任维佳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获空间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参与过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及载人空间站等任务。

  “在2015年之前,中国航天基本只有国家意志的‘有形之手’,没有市场动力的‘无形之手’。”杨峰回忆说,“我们能不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让国家意识的‘有形之手’和市场趋势的‘无形之手’有机结合,并且存活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在杨峰看来,微小卫星虽然不能替代大卫星的作用,但可以作为快速验证和试错的平台,用相对较少的资金和时间,对关键技术和部件进行验证,避免出现严重的技术漏洞。

  而3年前的杨峰也迟疑过。因为在当时,一个创业企业做微小卫星,就是直接跟国家队“对决”。“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科院,哪怕是相关高校,一个小创业公司想和这些巨头直接竞争,简直是以卵击石。”

  但没想到的是,项目还没开始做,就已经有客户找上门来了。

  于是,为了圆卫星梦,拥有航天情结的他还是果断相信了创业伙伴的话,并一起把妻子的私房钱都“偷”了出来,在长沙高新区创办了天仪研究院。

  15颗卫星成功送入既定轨道

  公司成立之后,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是发展的重要一步。

  3年多来,天仪研究院聚集了近70名员工,他们在正式来天仪研究院之前,已累计参与了近百个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型号的研制任务。

  “我们一直坚持的逻辑是,钱很重要,但是钱绝对不能放在第一位。你对天仪研究院做的事情认不认同?对天仪研究院的模式和路径认不认同?如果你很牛,同时又认同,我们然后再走第三步——谈待遇的事。”杨峰表示,创业者应该做的事情是,把公司的路径想正确,把更多资源配齐,把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放在一起。“如果我们一直跑得非常快,公司方向跟他的发展方向一致,他做得也很开心,他为什么要走?”

  从2016年11月10日上午7点42分,长征十一号遥二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搭载着卫星成功发射至今,天仪研究院已经完成9次太空任务,并将15颗卫星成功送入既定轨道。

  这其中,也有许多令人铭记的时刻。

  2018年1月19日,天仪“湘江新区号”卫星搭载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纤传感系统”载荷发射成功。该卫星成功获取了传感器光谱信息及中心波长信息,标志着该大学研制的“飞秒刻写光纤光栅”和“全金属化封装光栅传感器”两项关键技术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应用与验证,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卫星在轨运行的光纤传感监测。

  2018年10月29日,天仪“铜川一号”卫星搭载清华大学空间天文X射线偏振探测实验载荷——“极光计划”发射成功。目前,该载荷成功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的X射线偏振,这是继20世纪70年代后,40多年来第一次天文X射线偏振测量,并发现了重要的天文现象。

  今年1月21日,天仪“青腾之星”卫星搭载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应用物理技术中心离子液体微电推进器发射成功。4月24日,该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在立方体卫星平台开展离子液体微电推进空间验证试验的国家。

  11月3日,天仪“巅峰号卫星”发射成功。为使卫星能够在轨主动规避碰撞并在任务结束后更快离轨,天仪研究院与法国 ThrustMe公司合作,首次在卫星上采用了冷气碘推进器……

  “每一颗卫星,每一次发射,我们都有技术迭代和商业突破。”杨峰对记者表示,“从3年前第一次发‘潇湘一号’卫星时的紧张激动与热泪盈眶,到现在开始探索进入规模化阶段,发射卫星已成为工作中平常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航天触手可及

  3年来,从北极光、国科嘉和领投数千万元的首轮融资,到由赛富动势基金领投,经纬中国、名川资本、北极光、国科嘉和等跟投的近1亿元A轮融资,再到由君联资本领投,险峰长青、经纬创投、电科星河、名川资本等新老股东跟投的1.5亿元B轮融资……在技术迭代更新的同时,天仪研究院也先后获得3轮融资突破。

  在杨峰看来,原来中国航天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需要按照体制内的要求做。“现在,突然能够切开一个口子,让民营企业也大胆地闯。在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一定会成长出一批优秀创业企业。”

  “有一句话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当你选择对了之后,努力比选择更重要。要努力思考,努力去做,做好践行者。”杨峰表示,“今天并不代表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我们只是站在了行业巨人和先驱的肩膀上,发现了机会,并希望为之探索。”

  在他看来,创业是一次布满荆棘的孤独之旅,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创业需要坚持,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和足够强大的内心,只有秉持信念、坚定执着、不忘初心,才能实现梦想。

  “中国的商业环境、航天环境、资本环境和美国、欧洲很不一样。所以假如直接去学习别人的商业模式,最终将难以成长。所以,我们在技术和商业上要有独立思考。”杨峰表示,“现实中你走过的捷径,你跳过的那些坎,它一定会绕着法儿给你转回来。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说,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活得久比活得好更重要。”

  在杨峰看来,今天的天仪研究院创造出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成为中国航天系统的有力补充,这就是他们的价值。他们期待未来能真正实现“改变,让航天触手可及”,把航天行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019-12-02 访天仪研究院CEO杨峰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5235.html 1 当你选择对了之后,努力比选择更重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