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4日
第A11版:双创建设

杭州:“三位一体”打造“五链合一”双创生态

  ▶  吴静

  今年9月19日,《亚太科技城市——新硅谷的竞逐》报告出炉,杭州与上海、深圳共同被评为亚太地区领先的科技枢纽;9月23日发布的《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中,杭州数字商业指数排名第一。

  杭州频繁登榜各类榜单,理由很简单。近年来,杭州在打造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市场主体、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大量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优质的科研机构、极具竞争力的人才以及大规模资本的涌入,让杭州科技创新释放出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直以来,杭州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并围绕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造了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培育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吉利汽车、大华股份等一批“头部企业”,驱动着杭州的产业逐渐走向高端。

  双创动力澎湃  拥有“五链合一”的双创生态

  最近,千里之外的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教授Camacho,和他的团队一同来到了杭州。

  在杭州的钱塘江边,刚刚成立不久的墨西哥浙江创新中心,几间崭新的办公室正等着他们拎包入住。此行,Camacho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水产品活体运输智能水箱的技术研发。

  去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Camacho教授认识了他的中国合作人朱鹏。朱鹏是杭州元鹏水产有限公司创始人,在水产品行业浸润多年,深知水产品活体运输的两个“痛点”:一是活鱼运输的高死亡率;二是活鱼运输中存在监管漏洞,原因都在于运输途中监控缺位。如何搞定这些痛点?

  如果有传感器物联技术,即时采集水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数据,会怎么样?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智能水箱”项目。智能水箱改变原来加冰供氧的水产品活体运输模式,在运输车辆上设置水冷机组、供氧机组和过滤系统,并装上水下传感器,及时采集水产品运输途中的数据。“我们将鱼的习性数字化,可以做到‘选好鱼,一键上路’,且全程可控,大大降低了活体水产品的死亡率。”朱鹏介绍说。

  不管是智能水箱项目,还是墨西哥浙江创新中心,这都是杭州“双创”在重点培育的市场主体和创新平台。近年来,杭州在市场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做足了文章。

  在市场主体培育上,杭州市科技局按照“创客—雏鹰企业—市高企—国高企—领军型企业”路线图,完善科技企业梯次联动培育机制,将“市高企”纳入“雏鹰计划”培育工程体系,对新认定的“市高企”每家给予20万元培育经费资助并享受贷款贴息补助。数据显示,杭州市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26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90家;推荐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617家,推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公示企业2179家;完成第一批“国高企”申报、辅导和预审2168家,其中新认定1521家。

  而在培育和引进创新平台上,杭州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今年6月24日试验区建设方案获科技部专家论证会一致通过;新引育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长三角柔性电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5家高端科研平台,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itris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推进和支持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和西湖大学建设。

  平均每天诞生602个市场主体,杭州双创释放出强大“磁场效应”,并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合一”的双创生态系统。今年6月13-19日,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举行,李克强总理借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赞杭州激情澎湃的双创氛围。

  创造美好生活  为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扶一把”

  “和一般吸附式、掩盖式产品不同,我们的产品能持久降解空气污染物,从而有效改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显著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胡志根说。

  2011年,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杭州市化工研究院(简称杭化院)落户青山湖科技城。在这里,杭化院室内空气质量保障项目先后突破了纳米TiO均相制备技术、电子跃迁掺杂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可别小看这项空气净化技术,一旦产业化,或可撬动家装、建材这个亿级市场。

  自1958年建院以来,杭化院在造纸化学品、石油化工助剂、高分子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30多项次,拥有14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2项授权发明专利,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坚持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我们的发展特色,到目前为止,杭化院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100%,成果转化收入50多亿元,实现税利8亿元。”杭州化工研究院院长姚献平说。

  科研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创造“美好生活”。近年来,杭州加码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为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扶一把”“送一程”。

  在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方面,设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项目,制订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承接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并实施转化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重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省市联动建立科技成果市场交易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杭州实现转化。去年杭州市技术合同项数13852项,实现技术交易额380.15亿元,交易额同比增长70.9%。

  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方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或技术离岗创业创新。落实科研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承接企业委托研发、测试、咨询、服务纳入职称评审、考核的管理。制订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设立一次性特别奖励,专门用于奖励企业在研究开发和科技转化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技术输出3919项,技术交易额54.61亿元;技术吸纳3633项,技术交易额93.84亿元,累计技术合同5926项、123.41亿元,输出额、吸纳额和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4.43%、95.87%和64.57%。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杭州获浙江省科技成果奖86项,占浙江省近1/3,近半项目集中在数字经济领域,对数字经济支撑作用明显。

  聚焦“高精尖”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际人才引育机制

  今年6月5日,杭州国际人才俱乐部在拱墅区正式成立,150余名在杭国际人才、国际创客和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代表参加了成立仪式。现场,杭州首个“外国专家书屋”落户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

  成立仪式上,在杭外国高端人才收获了包含金融、保险以及在杭本地生活等多种服务。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的两位国际人才——“国家友谊奖”得主、聘道网创始人Majdi Alhmah和徕印科技运营总监Eric Koh(许先鸿)拥有了自己的杭州市民卡和国际人才专属金融服务卡,他们可享受图书馆、公共交通、校园健身、公园年票、寺庙年票等优惠。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杭州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助力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并连续九年入选“魅力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位列榜单第四。

  一方面,稳步推进杭州市“115”引智计划。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外专局共收到“115”引智项目申报315项,其中高端年薪项目112项,重点引智项目98项,优秀引智项目105项;另一方面,大力实施重大人才计划。杭州市外专局会同各区、县(市),共发动36个符合条件的团队申报浙江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较上年有比较明显的增长;此外,还组织了40位高端外国人才申报省千人计划“外专项目”。

  同时,杭州还持续优化外国人才政策,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目标,相继制定了《关于服务“六大行动”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市“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非华裔外国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不断优化引育科技人才和外国人才的政策内容,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据统计,今年1-6月,杭州市外专局审批通过各类“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3763件,同比增加27%,占浙江省近三分之一。同时,还通过电话、QQ服务群等方式,咨询并解答了大量聘外单位申请过程中的疑问。

2019-11-04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4558.html 1 杭州:“三位一体”打造“五链合一”双创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