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第A11版:园区动态

持续强化“龙头”效应 谋划建设一批产业集群

洛阳自创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段学广 张锐鑫

  新时代的洛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持续强化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重大专项,推进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集群专项,持续强化洛阳自创区建设“龙头”效应。

  目前,洛阳自创区创新主体、平台数量占洛阳市的比重均超过2/3,年技术市场成交额占洛阳市的95%,年专利申请量占比洛阳市的6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洛阳市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洛阳自创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正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奋力前行。

  平台建设硕果累累

  发动机轻轻“吼”了一声,随即车身抖动,搭载的犁具深深插入土地,用力开垦出一道道沟壑……

  前不久,在伊滨区一块试验田里,3台“超级拖拉机I号”分别进行了拐弯、规划线路、自动避障等无人驾驶测试,这也意味着“电动化”和“无人化”的探索已基本完成。

  在协同创新中迈向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这是发生在“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拖身上的精彩故事。

  近年来,中国一拖牵头组建河南省首个 “国字号”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汇聚中科院、清华大学、中联重机等优质创新资源,打破制约创新体制的藩篱,成功打造中国农机协同创新的“洛阳样本”。

  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资金也买不来。洛阳自创区通过建设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研发平台,助力企业真正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占领发展高地。

  时下,洛阳自创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占河南省3/4;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61家,比自创区批复前翻了一番;引进和培育11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9家,占河南省的1/6,累计孵化引进企业180余家,估值近17亿元。

  重大创新捷报频频

  一间红白相间、面包车大小的金属防护箱体内,黑色射线源正对准平台上工件悄无声息扫描,航空发动机叶片高清晰三维图像在电脑清晰呈现……

  从中国首台检测精度达到3微米的320千伏微焦点工业锥束CT机,到中国首台桌面级高分辨工业CT机,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以来重大创新成果涌现,引起业内高度赞誉。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近年来,洛阳市紧盯重大行业短板,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兑付首期财政支持资金5000万元,为工业CT等前沿性、战略性重大创新引领型项目“扶上马、送一程”。此外,洛阳市还在河南省率先谋划实施自创区产业集群重大专项,12个项目获河南省立项支持,占全省的41%。

  时速250公里高铁轴承产品完成试验,高铁轴承国产化再进一步;清洛基地FGM01型高效成型打磨车成功打破进口垄断,填补国产化空白;中铝洛铜围绕结构-功能一体化铜合金新材料制备攻关,将实现高端芯片引线框架、高端连接器用高性能铜合金的技术突破……一个个源自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创新,正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创新引领再攀高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构经济格局,洛阳自创区更应高举龙头大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持续做好创新大文章。

  下一步,洛阳自创区将以深化现代创新体系为统领,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以创新为支撑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以自主创新挖掘潜力。对接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新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项左右,破解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做好首批12个集群专项课题的过程管理,提升优势产业的集群竞争力。

  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稳步推进洛阳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运营好科技中介超市,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供给。

  以开放创新增创动力。办好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2019中国(河南)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等顶级创新赛事,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做好“院士洛阳行”后半篇文章,催生更多实质性合作项目,依托科技型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2到3个。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洛阳自创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洛阳创新”成色更足、后劲更大,必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9-10-28 持续强化“龙头”效应 谋划建设一批产业集群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4424.html 1 洛阳自创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