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
第A7版:园区热点

山东省第一家!
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19)发布

开放竞争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 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 张丽华 宋运利

  近日,第十八届华东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年会在威海高新区举行。科技部火炬中心四级职员段俊虎,威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叶立耘,威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法春参加活动。

  会上,由威海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19)》对外发布,威海高新区是山东省第一家发布创新指数的高新区。“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是威海高新区为响应国家及山东省、威海市新时期战略导向,加快实现创新发展而构建的,对于威海高新区完善创新统计体系,掌握创新发展进程,明确发展目标,形成科学决策,实现“争先进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以“创新经济体”所表达的创新生态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立足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以及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阶段核心内涵,结合威海高新区发展特色,形成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驱动力、产业变革力、开放竞争力、融合发展力、环境营造力5个一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

  “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19)”以2015年为基期,分别计算2016年、2017年、2018年五个分指数的表现情况,并采用加权方法,合成总指数,对标东莞、厦门、苏州、合肥、济南、常州、青岛、佛山、潍坊等高新区,全面、多角度衡量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测算结果显示,以2015年标定100的创新指数为基期,2018年综合指数为182.7,比2017年增加21.4,增长率为13.3%;2017年为161.3,较2016年增长38%;2016年为115.1,比2015年增长15.1%。

  2015-2018年,威海高新区创新总指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表明威海高新区在响应时代变革,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创新驱动力、产业变革力、开放竞争力、融合发展力、环境营造力5个分指数来看,开放竞争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4年间,从100的指数提升到249.1,对总指数贡献最大,反映威海高新区在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开展国际竞争合作方面表现较好。创新驱动力指数和产业变革力指数增长幅度也较大,从100增长到170.2,表明园区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和发展创新经济,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率等方面推进较快。融合发展力指数增幅明显,从100提升至186.4,反映园区在“两化”融合、军民融合等方面表现较好。

  此外,2015-2018年,威海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当量数逐年增加,2018年小幅增长,2017年大幅增长26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逐年攀升,2016年增速为0.3%,2017年增速为8.6%,2018年增速为17.7%。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8%左右,2018年增速达到24.0%。2018年园区各类孵化机构在孵企业数为620家,比2017年增加188家,增幅高达43.5%。

  产业发展稳步向好  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龙头企业、高新企业不断汇集。2018年,威海高新区龙头企业数为1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为531.3亿元,比2017年增加73.3亿元,增幅为16.0%,园区企业在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上的引领带动能力较强。高技术产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48.93%增加到2018年的63.12%,企业营业收入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在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威海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5.59%,2017年为24.07%,比2015年和2016年高出近2个百分点。2015-2017年,威海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逐年增加,分别为8.46%、8.97%、9.33%。

  两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2018年,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为546.6亿元,比上一年增加84.6亿元,增长率为18.3%;2017年为462亿元,比2016年增加117.7亿元,增长率为25.5%,园区的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如,威高集团近年来坚持以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9年名列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第94位。2018年,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营业收入为204.7亿元,2017年为214.2亿元,比2016年高出40.7亿元,同比增长19.0%。在工业倍增“563”战略的总体思路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发展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的支持下,以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威海高新区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强化开放合作  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提升

  国际创新资源不断集聚。2015-2018年,威海高新区外资研发机构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已集聚19家;2015年威海高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数额仅仅有2.6亿元,2016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大幅增加15.1亿元至17.7亿元,2017年为19.3亿元。一系列数据表明威海高新区对外合作日趋活跃,引进外资水平逐步上升。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威海高新区经济的全球拓展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018年园区出口增长至344.7亿元。2015-2018年,威海高新区设有境外分支机构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例稳步上升,从2015年的2.87%上升至2018年的8.82%,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整合国际资本、国际人才以拓展国际市场。

  企业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能力逐渐增强。威海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和国际商标,近两年PCT专利申请数增幅较大,2017年比2016年的9件大幅增长7倍。2015-2018年,威海高新区拥有海外注册商标数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大幅增长78.1%至668件。持续增长的数据表明,威海高新区企业的专利布局全球化步伐在加快,不断积累未来竞争优势。

  深入推进融合发展  区域带动作用明显

  校企地合作持续深化。近四年,威海高新区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平均保持在3300人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保持在年均23%,劳动力结构、人才队伍素质在不断优化。

  “两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威海高新区上云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63家上升到2018年的108家,上涨了近1倍,表明园区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企业逐渐增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增幅明显,到2018年达到8家,未来需要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标准推广应用。

  军民融合不断推进。近年来,威海高新区涉及军民融合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24家增长到2018年的35家。园区推动军民融合,尤其是“民参军”方面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释放发展新动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威海高新区内金融服务机构数逐年上升,平均每年增加3-4家,从2015年的61家增长至2018年的71家;国家级产业服务机构数保持稳定在11家。园区金融服务、产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能较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宜居宜业氛围浓厚。威海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7.3万元增至2018年的10.0万元。园区各类小学和二级以上医院数量保持在23家左右,配套服务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为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表示,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发布创新指数的高新区,“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的发布对全国推动用定量的、数据化的手段去反映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19)”具有两个亮点,一是反映出威海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增长态势比较好,四年间每年20%多的增长,比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三倍;二是威海高新区对外出口和竞争能力不断显现,2018年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的对外合作、对外竞争是2015年的2.5倍,反映出在全球贸易萎缩的形势下,威海高新区表现出非常强劲的能力和动力。

2019-10-21 开放竞争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 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4370.html 1 山东省第一家!<br>威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19)发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