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洋摄影报道
10月15日,第二届中国(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发展论坛在石家庄高新区以岭健康城举行。
本届论坛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河北省贸促会,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石家庄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承办。论坛延续首届论坛“为生命、一起赢”的口号,以“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共创中国生物医药新时代”为主题,除主论坛外,还设置了医疗器械、投融资等5个不同主题的平行论坛,并举行了2019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会。
与以往的活动相比,今年的论坛更加突出国际化,包括辉瑞、拜耳、默克、飞利浦等超过80家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出席论坛。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共计千余人参加了今年的论坛活动。
石家庄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立新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此次论坛对于探索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新态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院士演讲、沙龙对话精彩纷呈
今年的论坛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赵继宗,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张运、程京5位生物医药领域知名的两院院士分别针对产业热点、趋势及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发展态势发表了主旨演讲,演讲内容以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热点为基础,涉及创新转化、药物研究进展、微能量医学等主题,让在场观众感到“干货满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钱家华博士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调研员于江泳也在主论坛上做了演讲。
在随后的签约仪式上,共有“一次性无线关节镜项目”“小动物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和销售项目”“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等32个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项目签约,成功落地石家庄高新区。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沙龙对话环节,两组对话嘉宾分别就“中国新药研发的全球机遇与挑战”和“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展开了讨论,精彩的观点碰撞,为业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着力打造高质量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河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历来在中国都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贡献该省近六成生物医药产值的石家庄高新区,是这块中国生物医药重要版图的强劲引擎。
“石家庄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也是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园区按照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打造全国一流、极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通过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持续优化创新、政策、服务环境,产业体系和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周立新介绍,截至目前,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累计达到1571家,共拥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家(分别是石药、四药、以岭、华药)。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79亿元,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生物医药园区50强第七位。
周立新表示,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优势明显、产业生态完善、政策机制健全,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力突出,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承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今年以来,已有京津等6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石家庄高新区。
“管辖面积78.75平方公里的石家庄高新区,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高新区中面积最小,但是我们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在全国168个高新区中排名第十七位、河北省的第一位。缘何石家庄高新区近四五年以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成绩?”在石家庄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局长丁飞燕看来,近年来石家庄高新区积极营造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集聚效应。“为了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我们重点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四大体系和四大生态,即政策体系、平台体系、孵化体系、配套体系和服务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文化生态。”丁飞燕说。
生物医药企业具有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等特征,其孵化培育过程也远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复杂。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痛点”,石家庄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我们构建了从种子期到粗放期再到成长期、成熟期的完整的政策体系,每个阶段的入驻企业都可以在石家庄高新区找到支持。所有企业制药有研发投入,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拿到津贴。”丁飞燕介绍说,近年来,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构建创新平台,目前企业创新平台进入市级以上认定的达239家、院士工作站29家、诺奖工作站6家。不仅如此,石家庄高新区相继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平台、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平台、药械注册申报服务平台等,以专业化的服务助力企业成长。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石家庄高新区成立了河北省首个行政服务局,实现“一门办”“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投资项目实行“虚拟审批”提前介入,“实体审批”并联办结,6个工作日内项目手续全部办结,实现四证齐发;政务服务开启全天候工作模式,办事窗口工作日不午休、节假日照常办;推行土地“整案制”收储,实现由“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根本转变;实行首问负责制、项目专员制、企业家工作例会制、“保姆式”全链条服务,实现政企无缝对接。
“下一步,石家庄高新区将在政策、资金、人才、平台、载体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保障,不断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条,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宽松、优质的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企业深度合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共创共赢,携手共创新时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周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