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创孵机构多元化投资挑战仍在

2025年10月13日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创业孵化机构探索直投、基金、物业租金作价入股、服务换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这指明了创业孵化机构投资在孵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将推动创业孵化机构进一步向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深度渗透,实现从创业孵化服务者到创新生态赋能者的战略转型。

  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

  据记者了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一部分创业孵化机构已构建以直投、基金为主,物业租金与服务换股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作为孵化投资的探索者之一,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龙森孵化器”)参与了3只基金,总规模10亿元,还通过房租换股、直投方式投资了几十家企业。

  运营仅3年多时间、率先探索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一体两翼”模式的上海交策源红虹科创产业园与多家专业投资基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正在发起设立新型投资基金,重点聚焦科技研发项目成果转化。交策源红虹科创产业园还探索租金作价入股与服务换股等灵活方式,精准对接在孵企业需求,目前已完成多个早期科技项目的种子轮投资。

  而从单一孵化器转型的杨创集团不仅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还逐步形成配套的成果转化金融体系,目前其下设3只基金,持有两块小额贷款牌照,并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全国首单“概念验证保险”,还在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创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认股权”创新产品、技术资产质押融资等多项模式创新。在孵化器产业孵化与租赁板块,杨创集团也在积极尝试物业租金作价入股、服务换股等模式。

  “直投和基金能够让孵化器与企业形成长期绑定,推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而物业租金作价入股、服务换股则在降低企业现金流压力的同时,把孵化服务转化为可量化的股权价值。”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杨创集团总经理谢吉华表示,“这些模式的共同价值在于,既拓宽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通路又提升了孵化器服务的价值实现能力,使孵化器在成果转化链条中的作用更加立体和长效。”

  破局待解挑战仍在

  许多孵化器在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时,遇到许多现实挑战。

  “孵化器投资,既要有行业专业能力又要有投融资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耐心。”汇龙森孵化器董事长刘泳表示,“我们曾投资一个抗体服务企业,经过18年才获得回报。服务创新实体经济需要有很好的远见,要构建孵化器投融资生态,打造专业性强的服务与投资团队,才能为企业发展真正赋能。”

  “创业孵化机构以多种方式投资在孵企业,是实现孵化机构与在孵企业共同成长的主要方式,过去也做过一些探索,但是成效还不是非常显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策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湛认为,孵化器投资在孵企业往往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对在孵企业更加了解,更加掌握其发展实际状况,但是往往会遇到投资入股资金实力和投资方式限制,以及投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谢吉华表示在多年探索中需直面如下现实挑战。定价难。科技服务、场地租金如何合理折算成股权需要统一的规则和市场化工具。退出难。二级市场和股权流转机制尚不完善,投资周期偏长。能力短板。孵化器普遍需要提升投研、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这不仅是孵化器投资模式的探索,更是建设完善科技金融生态、推动成果转化制度化的重要课题。”

  此外,我国创业孵化行业整体也面临不少难点。“比如,底层资产盘活难。很多老旧厂房改造成孵化器后缺乏金融化和退出机制。体制机制瓶颈。国有孵化器在投融资配套、服务入股等方面仍有政策和体制约束,民间资本与国有孵化器之间的壁垒较大。盈利模式单一。部分创业孵化机构仍依赖租赁和基础服务,缺乏可持续的造血能力。专业化能力不足。既懂技术又懂金融、既懂国内也懂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谢吉华表示。

  亟须政策落地共生

  未来,如何有效推动孵化器多元化投资模式的落地实施?

  李湛表示,应畅通创业孵化机构以物业租金入股、服务换股等方式投资在孵企业的路径。在具体实施中,需严格筛选投资项目,重点投向早期、小型及硬科技领域,从而更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此外,我国还需出台专门政策,对采取此类投资模式的孵化器给予针对性支持。

  “孵化器的专业化、国际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及早构建专业团队,构建孵化器专业方向的资源体系,是做好孵化器投资的核心。这些能力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以及多年培养,很难一蹴而就。”刘泳建议相关部门围绕在第一线服务实体创新的孵化器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支持政策。

  谢吉华认为,要勇于探索孵化器底层资产的退出通道、要推动民间资本与国有孵化器的融合、要不断提升孵化器自身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能力。未来孵化器投资不会停留在“投企业”层面,而是要通过生态构建、制度创新和资产盘活,加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