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

“从打卡到体验” AI为双节长假游“暖场”

2025年09月29日 

  ▶ 本报记者  李洋

  今年10月1-8日,国庆节与中秋节双节合并形成8天长假,叠加收费公路免征小型客车通行费的政策利好,国内旅游市场提前进入预订高峰。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旅游势必火爆”,为迎接这一热潮,文化和旅游部将“消费让利惠民”作为政策重点,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3年行动计划,协调中国银联、金融机构等推出消费券、支付满减及入境消费便利措施,为市场升温筑牢政策基石。

  错峰游主导出行选择

  双节长假的“超长属性”(8天假期+“拼3休12”方案)推动旅游需求呈现新变化。

  错峰游成为主流。途牛《2025国庆中秋出游趋势预测》显示,出游高峰将集中在9月30日-10月4日,10月1日达到峰值,而假期前的周末(9月27-28日)、中秋后的(10月7-8日)及双节后的首个周末(10月11-12日)成为错峰热门时段。其中,途牛用户超三成选择假期前“抢跑”错峰,以境内长线游和出境长线游为主,追求更舒适的旅行体验。

  神州租车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自8月15日开放国庆中秋双节预订以来,提前30天以上预订订单占比超40%,用户“早规划、早锁定”意识增强。

  主题游与深度体验需求显著攀升。携程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旅客的偏好从“打卡式旅游”转向“沉浸式度假”,由此,具备“场景+文化+体验”的复合型产品更受欢迎。途牛平台上,赏秋游、传统文化游、红色旅游受青睐,行摄、露营、徒步等特色产品热度高涨。从时间线看,神州租车数据显示,用户平均租期进一步延长至5.2天,较往年平均水平提升明显;其中,8天以上的长租订单同比增长超30%。

  专家表示,这种变化源于游客对情绪价值的追求,既希望通过旅行获得精神满足又注重“品质与性价比平衡”,例如传统文化游中更倾向沉浸式讲解而非走马观花。

  在“情绪价值与品价比并重”导向下,自驾游、自由行等灵活方式快速增长,灵活化与碎片化出行成为新趋势。途牛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境内自驾游、自由行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均增长1倍以上,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成为热门自驾目的地,主题公园、文博场馆等体验型场所受青睐。同程旅行的《2025中秋国庆假期旅行趋势预测报告》指出,假期国内周边游、包车游预订热度同比翻倍,国内长线跟团游花费同比增长超20%,都市商圈高品质住宿及近郊野奢民宿成酒店预订热门,部分度假酒店观景房型提前30天售罄。

  AI赋能提升旅游服务体验

  需求的升级推动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加速赋能。从行前的人工智能(AI)拼假规划、智能行程推荐,到行中的拍照讲解、实时服务,再到企业端的智能客服、精准营销,双节期间AI重新定义旅游服务的效率与温度。

  国庆节前夕,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加快AI应用落地。去哪儿在国庆节前集成“1个行程规划助手+N个细分助手”AI工具箱,其为机票代理商开发的AI助手,将问题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分钟,部分问题自动解决率达70%;美团旅行上线“火车票热力地图”,根据出发地推荐热门及小众目的地,提供智能中转方案,机票新客可领30元无门槛券;飞猪推出AI“问一问”拍照讲解功能,可识别博物馆展品、历史古迹并提供专业讲解,例如拍摄后母戊鼎时,AI能详解其年代、铸造法及历史故事,目前已对部分用户开放,近期将全量上线。

  对于AI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前景,专家普遍看好但认为也存在挑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AI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技术已覆盖智能客服、行程设计等关键环节,“以往依赖多平台比价、手动查攻略的模式逐渐被AI主导的规划方式取代,从目的地推荐到行程细节优化,AI工具正成为出行决策的重要依托。”

  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AI也能优化企业运营,如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营销、预测客流等。这有望重塑传统旅游市场格局,但也存在技术成熟度不足(复杂决策依赖人工)、数据隐私风险、标准化缺失等挑战。

  “三化”或成长期方向

  “国内旅游市场将呈现出游人群多元化、消费需求个性化、旅游方式灵活化‘三化’趋势。”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分析认为,旅客出游偏好转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旅游市场供给的丰富等。

  朱克力表示,新一代游客成长于物质丰富时代,更注重精神满足,追求独特体验和情绪共鸣。这种转变推动旅游市场从观光游向体验游升级,促进文旅融合和产品创新,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这种转变将推动旅游市场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从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服务升级,从长期看有助于行业创新和品质提升。”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认为。

  对于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专家建议聚焦3个方面:一是加强产品创新,开发非遗手作、乡村民俗等深度体验项目;二是提升服务灵活性,提供定制化行程与碎片化套餐;三是深化技术融合,利用AI优化服务流程,同时注重数据安全与算法优化,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导致体验同质化。

  业界专家认为,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推动旅游行业进入“品质消费”新时代。未来,随着体验经济的深化与AI技术的成熟,旅游市场将更加细分、多元,企业唯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平衡创新与温度,才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