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7年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
专家表示,《通知》的发布将极大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化充电设施网络布局,提高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通知》明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交通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产业迭代升级,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得到进一步普及。《通知》的发布旨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布局,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通知》的发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克林介绍说,一方面,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将有效缓解“里程焦虑”,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从而刺激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技术升级和品质提升,将为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使车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通知》的出台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从‘量的普及’迈入‘质的夯实’阶段,而大功率充电设施的系统部署,正是这个转型的关键支点。”知名商业顾问霍虹屹表示,过去几年,虽然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但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补能焦虑未解,成为用户购车与用车的重要阻碍。尤其在长途出行、高速通勤等场景中,充电慢、排队久、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电动汽车真正替代燃油车的能力。
“此次政策将‘科学规划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上升为国家级部署,并提出到2027年建成10万台的目标。这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充电基础设施的结构升级和体验重塑。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高压快充车型(如800V平台)将获得真正落地的基础支撑;对消费者而言,也将带来‘补电像加油一样快’的新期待。换言之,充电设施的技术升级,不是充电行业的‘独奏’,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大合唱’。”霍虹屹说。
加大服务区充电设施改造
《通知》提出,省级牵头负责充电设施发展的部门要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在充电网络规划中合理确定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根据需要适时制定大功率充电设施专项规划,联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优先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场景下的建设计划,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在保障新能源汽车行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高速公路是长途出行的重要通道,新能源汽车在长途行驶过程中,服务区的充电设施是其续航的重要保障。若没有充足可靠的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的长途出行将受到极大限制,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进而阻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因而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意义重大。
“重大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大增,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也急剧上升,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进行大功率改造后,能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这不仅有助于缓解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压力,还能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信心,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更广泛场景下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袁帅说。
“作为新能源汽车跨区域通行的‘命门’,服务区充电设施直接决定长途出行可行性。”美索国资产业智库创始人王承志介绍说,节假日高速充电桩日均充电量为平日的2.4倍,其覆盖质量直接影响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信心,是推动“从城市到全国”普及的关键支撑。重大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服务区,改造后可实现“5分钟充至80%”的高效补能,可以大幅度减少排队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