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

2025年07月28日 

  ▶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原则同意《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今年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清华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康重庆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真正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协同配置资源,是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成果,为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按下“加速键”。

  填补跨电网交易机制空白

  据悉,经过10年探索实践,我国电力行业“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的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各自经营区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力市场,但两个电力市场互不联通,两网间缺乏常态化市场交易机制,电力互济主要以政府间协议、应急调度为主,‘一线一议’‘一事一议’,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制约了网间通道的充分利用和互济作用的充分发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系统的随机性、波动性,依靠大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网、南网间电力市场的分割成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堵点。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说,《方案》出台填补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的制度空白,为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奠定了制度基础。

  “用跨电网交易机制的‘软建设’打破市场分割,实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间的‘软联通’,有利于实现电力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电力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互保,进一步发挥电力市场保供应、提效率、促转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搭建“网上电力超市”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如何实现?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建立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分别收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内的跨电网交易需求,通过交易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按照交易类型由一方交易机构完成出清,交易结果在两侧平台实时共享、共同披露。

  同时,《方案》详细设计了交易组织、安全校核、交易执行等跨电网交易业务流程,同时明确了跨电网交易的安全校核及执行原则,以及交易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创新提出了“一地注册、全国共享”模式。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两个电网的经营主体能够基于一套统一的制度和规则实现跨经营区交易,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自由流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说。

  绿电跨网交易更加顺畅

  《方案》明确了绿电交易的关键规则。准入条件方面,以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作为交易单元。交易方式方面,包括集中竞价交易、挂牌交易和双边交易。绿证划转方面,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共享绿电交易溯源信息,共同形成溯源结果;发电企业市场注册所在经营区电力交易机构牵头汇总形成绿证划转台账,向国家能源局申请完成绿证核发和划转。

  康重庆表示,《方案》允许发电企业以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作为交易单元、电力用户(含通过售电公司代理)自主选择参与跨电网经营区的绿色电力交易,减少代理层级以加强绿色资源供需的自主匹配。在市场机制层面实现了资源端与消费端的直接交易,为构建全国性绿电消费市场扫清体制机制障碍,为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拓展了绿电的消纳空间和市场范围。

  “《方案》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信息匹配清晰,并特别强调明确补贴状态、具备电量精准计量与推送条件,以确保绿证可核发、可追溯;同时,发电企业的绿证已明确由注册地交易机构统一申领,并由国家级平台总体支撑绿证的核发和划转,此举能够从源头保障绿电交易环境属性真实可靠,真正实现绿证‘一地核发、全网互认’,有助于推动绿电的大范围流通。”康重庆说。

  凡鹏飞表示,《方案》将绿色电力交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跨经营区绿电交易的准入条件、交易方式和绿证划转规则,使粤港澳大湾区等负荷中心的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购买西部、北部的风电光伏等绿电,让绿电的环境价值在两网中流动起来。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