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个以地铁“黄金环线”10号线为纽带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正在玉泉营地区崛起。
从北京地铁10号线纪家庙站D口出来,向西而行,人们仿佛步入一个奇幻小镇,沿途是老旧厂房变身的纪家庙双创产业园、花乡青旅科创园、10号线创意公园三大“青创”园区。
顺着白色的老式砖房,走过铺满“紫藤花”的房子,就来到了纪家庙双创产业园。该园区由上世纪80年代旧厂房改造而成,功能配套体系涵盖办公、生活、文化、交通、产业孵化等多个维度,园内设立“新动丰台”赋能中心,为企业提供精准、专业服务,以“工业遗存+现代LOFT”为特色,吸引企业入驻超100家,其中瞪羚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入驻纪家庙双创产业园的北京瓦特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瓦特曼”),是一家聚焦以“AI+机器人”应用赋能国家基础工业产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出多款拳头级明星产品。
“这是我们在国内头部钢铁企业落地的一款国际首创产品,机器替代人进行作业,消除传统冶金的重大安全隐患。”瓦特曼首席财务官(CFO)崔静现场展示了钢包热修无人化机器人集群的应用情况。
崔静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是因为该园区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让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业务拓展。
该园区还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合作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激发青年创新动力。该基地内部,一款名为“智宠伙伴”的机器狗引起大家注意。
这款产品来自灵动芯宇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其联合创始人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岁的大一学生张馨月。她告诉记者,种子萌芽离不开土壤滋养,借助园区赛事、产业孵化等平台,创业者们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场景和研发资源支持,从而有效缓解创业初期压力。
马路南侧,一东一西是花乡青旅科创园、10号线创意公园两个园区,也都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来。花乡青旅科创园被称为彩色的文创园,其间处处透着新意,既保留了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又将厂房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
该园区采用“双基金+智慧园区”模式运营。其中,“产业园建设基金”聚焦城市更新、不良资产盘活及城市产业园建设;“产业创投基金”主要投资国内领先产业基金、创新科技企业、契合地区产业方向的企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及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以此构建多元产业生态,已吸引小米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北京慧储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其中,小米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以打造爆品、孵化品类冠军为目标,配备有共享实验室,包括电子电路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装配实验室、测试实验室、CNC加工实验室等,免费提供给入孵企业使用。目前,该孵化器已经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8家企业已经上市。
10号线创意公园作为北京市丰台区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化科技创意园区新名片,旨在打造集创意办公、主题孵化器、体验式商业和文化艺术公共空间于一体的城市资源潮流阵地和文化创意解压公园。该园区形成“创意孵化+成果转化+商业变现”可持续链条,打造出“普娴”普洱茶等特色IP周边产品,入驻北京鸿途鸿运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80余家。
释放超2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统筹建设北京10号线“青创村”,形成“一村多园”的产业布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今年前4个月,玉泉营街道净增企业1692家,留区税收同比增长24.3%。
“结合街道自身空间资源、场景需求和产业生态,我们因地制宜建设站城融合创新生态圈,精准对接科技、资金、文化等资源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玉泉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