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争粉
4月29日,“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广东中山”与“留创导师湾区行”启动仪式暨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新园启用项目签约活动,在中山留创园新园人才大厦举行。
作为中山市“国”字号平台,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中山留创园”),其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的新建载体全面投入使用,重点围绕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中山火炬高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光电产业为主题的留创平台,积极筹备建设“香山国际人才科创园”,为中山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中山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义强表示,接下来,中山留创园将紧抓新园启用的利好机遇,以打造大湾区西岸“创新主体最活跃、创业资源最聚集、创造能力最持久”的全链条孵化园区为宗旨,向“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一流留创园”目标迈进。
培育大湾区创新“雨林”
活动上,中国中山留创园作为签约主体,与4家机构进行合作签约;与7家机构就深中产业孵化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项目签约,与8家机构就全国海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项目签约;与11个2025年第一季度优质留创项目团队签约。
其中,与中山留创园签署合作协议的华科城,作为广东省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所属创新创业载体运营、产业技术服务与科技企业引育的专业平台,多年来凭借“双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已在大湾区构建起覆盖16个科技孵化载体、总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产业创新矩阵,成为大湾区产业载体建设标杆。
中山留创园副主任、中山火炬高新区团工委副书记陈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合作是深圳市和中山市落实深中“六个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新型创新生态的重要实践,将为中山留创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中产业孵化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的正式签约是一大亮点。该平台将进一步擦亮“深中协同 联合孵化”战略合作品牌,以共建“园中园”合作生态,突破跨区域资源融通空间壁垒,以创新要素协同激活发展动能。
中山留创园与8家机构签约的全国海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内容涵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跨境服务等领域,标志着园区在构建海创资源协同创新体系方面迈出历史性一步,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要素支撑。
同期签约的2025年第一季度优质留创项目,聚焦光电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将有力充实“硬科技”孵化矩阵,为未来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奠定良好基础。
“此次签约的机构、平台和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科技孵化服务体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为区域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和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陈云表示。
打造大湾区双创标杆
始建于2004年的中山留创园,地处中山火炬开发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山市第一家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05年)、中山市唯一部省共建的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013年)、中山市唯一的具备双“国”字号的孵化园区。
数据显示,中山留创园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企业近600家,柔性引进各类人才逾600人,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上市及收(并)购企业1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超10家,广东省级创新团队3个、中山市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自主培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成功孵化一批明星企业,并获国家级、广东省级和中山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A类、优秀广东省海智工作站、首批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多项荣誉及授牌。
中山留创园聚焦健康医药、光电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专业化、链条化、平台化、资本化、国际化”为发展定位,以“着力打造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一流留创园”为目标,已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产业孵化生态,是中山市引才育才聚才的强大磁场、是培育高科技企业的孵化高地。
陈云表示,20年来,中山留创园建立了完善“12357”运营服务体系,即紧密围绕打造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一流留创园一个目标,瞄准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科技企业“双高”定位,打造人才库、导师库、平台库三个资源库,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创新链、资本链“五链”融合,完善空间物业、基础商事、创业辅导、科技金融、技术创新、高端人才、文化交流七大服务,并打造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致力于构建集人才、技术、资本、信息、文化、空间“六位一体”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推动中山市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同时,中山留创园通过创新“APP+PC端”线上服务模式,打造服务通、办公云、创资讯、创投圈、入园通、管理圈六大数字化服务板块,形成共享、共生、共赢的智慧园区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