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当网文遇上AI洗稿抄袭该如何遏制

2025年05月19日 

  ▶  孙立彬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网络文学以其蓬勃的创作活力、多元的题材探索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成为新时代大众文艺的重要力量。

  网文行业欣欣向荣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30.6亿元,同比增长6.8%;网络文学IP(知识产权资产)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网络文学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0万大关,达到3119.8万名,网文作品数量达4165.1万部,网文用户数量达5.75亿,同比增长10.58%。依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计算,已有超过半数的中国网民热衷追读网文“在线催更”。

  在网文出海方面,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化表达迈入“全球阅读、全球创作、全球开发”的新阶段。报告援引《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出海作品总量为80.84万部(种),同比增长6.03%。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培育海外网络作家46万名,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网文内外火爆的推动下,IP开发生态随之繁荣,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规模达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1%。与此同时,随着短剧、游戏、谷子、人工智能(AI)等关键词的加入,“多端协同、一体开发”的联动效应推动网络文学的IP开发模态持续扩容,为下游版权不断带来新爆款、新增量。

  书、影、漫、游的协同与联动日趋深入,爆款频出。例如,《庆余年第二季》的集均播放量超过1亿,腾讯视频热度值达3.4389万,刷新平台历史最高纪录。剧集的热播带动衍生作品《叶轻眉日记》登上多平台热搜,《庆余年》IP盲盒售出超20万只,卡牌创影视类卡牌销量第一,原著阅读量环比提升38倍。

  AI带来机遇与挑战

  据了解,2024年,现实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持续涌现。伴随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开展,逾30万名网络文学作家参与现实题材创作,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第二大品类。

  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群像、考据、怀旧,成为起点读书三大热门标签,一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折射民族精神的作品,从“阅见非遗”“风起国潮”等系列征文活动中持续涌现,其中,“阅见非遗”第二届金奖作品《泼刀行》融近百项非遗、民俗、史籍与国术于一体,深度激发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力。

  不过,在网络文学一派繁荣的背后,潜藏着一个让行业又爱又恨的重要角色——AI。

  报告指出,AI正成为助力作家提升创作效率的有力工具,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即效率的大幅提升,辅助撰写、激发创意、优化文章结构等等;挑战则是洗稿大军的出现。

  比如,AI翻译技术助力网文出海迎来多语种市场的规模化突破。2024年,起点国际新增AI翻译作品超3200部,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半。中国网文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作品数量同比增长227%,德、法、葡语的翻译出海市场均实现了从零到上百部的突破。

  同时,目前AI洗稿工具正逐渐渗透至网络文学领域,成为隐蔽性高、效率惊人的新型侵权手段。这类工具通过对原创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语义分析、同义词替换和结构重组,生成看似“原创”实则剽窃内核的伪原创内容。例如,AI可将热门小说的核心情节、人物关系提取后重新排列组合,或通过调整语言风格规避传统查重检测,形成与原作“实质性相似”的文本。这种技术不仅降低了侵权成本,还催生了“洗稿工厂”等灰色产业链。

  如何对这种洗稿行为进行规范?4月28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简称“中国音数协”)联合阅文集团、番茄小说、晋江文学城等16家头部网络文学平台共同发布了《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旨在通过行业自律与技术赋能,遏制AI技术滥用导致的洗稿、抄袭乱象,推动网络文学行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音数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用精品铸就网络文学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强化作品的版权保护力度。未来,网络文学行业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完善法律与技术协同的版权保护体系,二是通过激励机制培育优质内容。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