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工信部明确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2025年05月19日 

  本报讯 (记者 张伟) 5月15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在介绍当前科技服务业的明显发展成效时,用5个“更加”加以概括: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规模更加壮大、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支撑作用更加增强、开放合作更加扩大。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2019-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3%;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确定的5万亿元目标。

  2023年,全国科技服务法人单位211.8万个,形成类型多元、广泛覆盖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国建成以三大技术交易所、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420家重点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建成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地方建设31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4年年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672项,申请发明专利7077项,实现690项技术成果转化。

  “科技服务业已经进入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并举的发展阶段。”魏巍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点、线、面、体”一体推进。“点”上,培育一批科技服务龙头企业;“线”上,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面”上,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体”上,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体系。

  具体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四措并举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全面发展。根据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明确十大重点领域,包括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做到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比如,在智能化方面,支持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AI+科技服务”应用场景,让服务从“流水线”变为“定制化”。

  优化产业生态。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提升科技服务标准和质量,培养规模化、职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服务向制造业集群、国家高新区等集聚。

  提升发展环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外资加大科技服务业领域投资。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