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晓燕) 4月27日,由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和湾区硅谷主办,以“低空经济重新定义城市交通”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空域管理、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产业、空中和地面飞行保障设施、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应用场景等6个方面做了深度分析。报告认为,千米以下空域将在未来2年内逐步下放到地级城市。由于低空飞行的常态化特征,其需求主要集中在各个城市,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将成为可能,这有利于快速申请、快速审批,进入常态化以后的飞行运营模式,按照准入条件和规划的航线运行即可。报告建议,空域划分还需进一步细化E类空域(300-6000米),明确划分通用航空(3000-400米)和低空经济(1000米以下)的专用空域。
在谈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时,罗军认为,当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严重后果,一是可能无法满足将来高频率、常态化的飞行保障需求,二是各个城市规划建设的空中交通指挥平台由于建设主体不一样,标准和接口不一样,将可能因为不能互联互通而成为一座座孤岛。报告建议,加快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标准制定,推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建设,确保互联互通。
关于eVTOL产业,报告分析认为,eVTOL最大的市场不是文旅,而是城市空中的士,eVTOL在2030年左右将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并成为最大的需求市场。在前期,eVTOL将实行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两套系统并行,但最终方向是无人驾驶。而空中的士在城市运行将按照统一规划的航线行驶,私人拥有的eVTOL将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求临时申请航线。罗军认为,eVTOL是低空经济的产物,主要解决两三百公里半径内,点对点、端对端的飞行需求。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主要用于城市空中的士和快递等业务。
在谈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时,报告指出,应用场景无处不在,应该在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的情况下有序推进。物流快递市场规模巨大,普遍对时间要求较高,刚需客观存在,低空物流快递最先受益。2025年将实现500座通用航空机场的目标,能够满足大型无人机飞行需求,为低空物流快递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360万亿元,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成本稳步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未来两三年有望降到10%左右。
针对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罗军认为,在达到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情况下,低空物流快递应该先行,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载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