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露虹 王秋玲 本报特约通讯员 雷飏
从春天出发,厦门“链”上发力,加速向“新”迈进。近日,2025厦门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四链”融合项目对接会在厦门市举行。
这是厦门市首场“四链”融合主题大会,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来自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领军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四链聚势 芯屏共振”,为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对接会现场,14个高能级项目签约,总金额128.7亿元。其中9个项目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涉及光芯片、元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四链”融合筑生态
这是一次集中展示厦门市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四链”融合成果的重要契机。
目前,厦门市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年规模近1200亿元,集聚了上下游关联企业超2000家。
作为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厦门市已实现主流显示技术全覆盖,拥有全球最大的触控模组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面板制造为核心,带动上游设备、材料、器件和下游终端应用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
而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已涵盖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等各环节,初步构建了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生态体系,并成为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的重点城市。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探索形成了“四链协同、生态赋能”产业攻坚模式,持续为厦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汇聚智慧谋发展
这是一场汇聚多方力量、激荡智慧火花的交流盛会。嘉宾们围绕如何促进“四链融合”,谈感想、提建议、话期盼。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地区业务联席负责人安垣表示:“我们将陪伴厦门市创新型企业成长,全力支持厦门市科创产业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辉说,碳化硅半导体作为推动电力系统革新的关键材料,应用场景广阔,期待携手各方在厦门市打造碳化硅半导体产业链。
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建议,厦门市可围绕6G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三大应用领域,升级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软硬结合、芯屏联动”;聚焦先进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通过鼓励引导基金撬动“资本池”、鼓励融资租赁等举措盘活资金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夯实人才链。
精准对接启新程
这是一个项目精准对接的平台,9个项目签约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
厦门算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厦门市“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企业。该企业总裁张迪凯表示,将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厦门算能国产化万卡集群算力中心”项目。“不久前,厦门市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相信这些清单将转化为订单,为我们拓展更多业务机会。”
参与签约的,还有“远道而来”的“新朋友们”。
深圳市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杜武兵表示,该企业计划总投资20亿元,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厦门路维光电高世代高精度光掩膜版生产基地”,深化与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加速国产高端光掩膜版的创新突破。
烟台显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丰佩川介绍说,该企业是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的供应商,“我们期待落地厦门后,能够为天马等企业提供就近配套材料。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动显示材料国产化,并加强新技术研发。”
天马执行副总裁王磊则介绍说,天马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成立了“天马产业链工作专班”,推动多家企业落户厦门市。同时,天马与上百家厦门市当地企业合作,共建了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