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北京孵育原创技术聚力“前孵化”

2025年04月07日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近年来,北京市涌现出一批以原创性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它们依托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和科技金融支持,相继获得多项国外专利或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正在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支持,加快构建以技术攻关为核心、具有全球创新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原创技术企业加速涌现

  记者走进位于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的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展厅,“探索细胞星河”“聚焦细胞智造”“3D微载体”展区展项相继展现在眼前。

  成立于2018年的华龛生物,由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杜亚楠科研团队领衔创建,清华大学参股共建。作为高质量三维细胞制造业企业,华龛生物相关技术已获得专利近130项,其中包含国外专利15项。

  今年1月2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正式获批上市,这也是全球首款使用华龛生物潜心多年研发的三维细胞制造工艺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干细胞产品。

  “华龛生物自成立之初就希望通过技术突破实现细胞大规模生产制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普惠大众。”杜亚楠说。

  在北京,像华龛生物这样拥有原创技术的科技企业还有很多。

  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咖啡厅“WANOS中国全景声”影厅,在声学领域深耕20多年的北京全景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景声科技”)创始人兼CEO潘兴德,在现场为大家播放了一段《你好,李焕英》。逼真的雷雨天气的轰隆声音等,让观看者深深沉浸在电影情节中。

  “全景声科技核心团队是一群从事声音技术行业的专家和博士,我们在声学、听觉领域一直走在国际最前沿。”潘兴德介绍说,“在过去的四五年里,我们参与制定了4项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

  除电影外,全景声科技已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相关行业及其沉浸式场景。

  提供专业孵化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全景声科技、华龛生物所在的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有一个共同名称:北京市标杆孵化器。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已集聚硬科幻创作和硬科技创新企业130多家,已引入由刘慈欣任院长的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内容创作机构,服务领域覆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新型显示、空间音频、5G传输、光学影像等电子信息前沿及交叉领域。

  “‘科幻’是以‘科’为基础,由此企业开发的任何产品或者场景,都要有科学依据,有硬科学、硬技术。”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商业化总监贾琢说,“我们的产业维度丰富,中心设有10个共性实验平台。依托平台、服务、活动,培育了优质的创新土壤。”

  目前,北京市共有标杆孵化器25家、国家级孵化器69家、北京市级孵化器106家。北京市孵化器从业人员约1万人。在这里,科技企业及项目得到了完善的创业孵化扶持服务。

  2018年华龛生物在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成立时,该孵化器宗旨就是以“推动国内外具有重大价值、技术尚处于应用探索研究或预先研究的‘死亡谷’阶段的重大科技转化项目在京落地”。该孵化器聚焦医药健康领域,设立了研发、中试等服务平台,形成了市区协同、平台支撑、资本加速、产业赋能的前孵化模式。

  “华龛生物发展初期,对研发资金需求量大。2019年,我们入选‘中关村颠覆性技术项目’,获得超千万元科研资金支持。之后,我们通过北京市、海淀区的各项政策支持,获得源源不断的科研经费支持。”华龛生物董事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华龛生物先后实现了多轮融资。在资金支持下,华龛生物如今在北京、天津共拥有5000平方米的研发与转化平台,在上海设有2000余平方米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在北京,拥有创新基因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加速涌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双创处干部李泽宇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202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2.97万家,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2024年前三季度,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超26万项,同比增长约19%。

  如今,在政策制度保障和多方主体协同下,北京市‌形成了由政府、企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构成的开放创新生态,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作为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为创新生态保持高效运转提供基础与保障。

  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开展引导新设立基金落地、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等业务。

  “围绕创业投资、科技信贷、资本市场等方面,北京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处有关负责人说。

  在创业投资方面,北京市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初始总规模千亿元;设立全国首只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的政府投资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200亿元;成立全国首只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资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

  在科技信贷创新方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多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未来5年将为科创企业新增不少于5500亿元授信额度,新增服务授信企业超过1万家。

  在资本市场方面,目前北京市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国总数占比均接近10%。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处有关负责人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