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七地获批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5年03月24日 

  ▶ 本报记者 李洋

  近日,国家数据局函复同意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等7个省份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

  国家数据局表示,下一步,各试验区将聚焦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适数化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梳理重要政策、重大改革、综合授权事项、预期成果、重大工程项目等清单,编制具体建设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开展针对性试点试验,着力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争当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破局先行者、创新策源排头兵。

  天津市等7个省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先天资源禀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分析说,天津工业体系完备,科技研发实力强大,其港口经济的独特优势,更为数字物流、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以及国家的全方位支持,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雄安新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上海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数字经济基础雄厚,创新能力突出;江苏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浙江民营经济活跃,数字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数字经济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劲;四川科技资源丰富,人才储备充足。

  “从地域布局看,试验区涵盖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重点发展区域,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试验区建设一方面有助于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试验区能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参考。

  王鹏说,各试验区均被赋予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任务,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将有助于推动试验区在数字经济领域领先发展,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

  “通过试验区建设,可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陈以军认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据此,朱克力认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应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流通等规则,促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同时,要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数据中心、网络等基础设施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还需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加强研发创新,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并推进适数化改革,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治理机制。

  王鹏进一步表示,要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制度,促进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物联网等,提升网络覆盖率和传输速度。加大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

  “从长远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有望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带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王鹏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