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晁毓山
近日,一艘5300吨级的风帆助力滚装运输船在武汉双柳点火开工。这艘船由法国路易达孚航运集团公司定制,中国船舶集团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造。
该船总设计师曹国强透露:“这艘新启动建造的新能源船舶,搭载了先进的风辅助动力系统。这是新能源运输船在船舶运输过程中降低碳排放的又一项创新。”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最新数据,我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
船舶绿色化势在必行
“绿色船舶是采用先进技术或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不仅环境友好、节能高效,技术手段也更加先进。”中国船级社相关专家介绍说,在航运领域,一场燃料转型的变革正悄然发生。
他说,受全球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影响,航运公司正加速布局液化天然气(LNG)、生物柴油、甲醇等绿色航运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根据英国造船和航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9月全球总计1733艘9360万总吨新船订单中,多达589艘4680万总吨新船为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了50.0%,超过去年全年的39.7%。以订单价值来计算,今年1-9月全球新造船投资总计1552亿美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53.13亿元),同比大涨72%,所占比例达到了52.9%。
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IMO)进一步收紧海运业减排战略时间表:承诺2030年减排20%,力争30%;2040年减排70%,力争8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经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确定,海运业于2024年1月1日起被纳入欧盟碳市场管控。所有进出欧盟港口的大型商用船舶均被要求监测、报告碳排放数据,并支付相应碳排放费用。
此外,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执行的《欧盟海运燃料条例》直接限制航运公司的碳排放强度,激励船东使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船用燃料。
“为响应减排政策,各大航运公司纷纷投入重金建设新的船队。”中国船级社该专家表示,中国船舶工业加快推进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全面绿色化转型,为提升中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船舶产品性价比高
曹国强介绍说,法国路易达孚航运集团公司定制的新能源船,体形庞大,全长169米,宽23.32米,深8.5米,采用甲醇+柴油双燃料动力,并配备了风力辅助推进系统。与现有的风动力运输船相比,这艘船的旋转风筒共计6个,数量之多、尺寸之大均为全球之最,每个高达35米,直径达5米。
如此大且多的旋筒风帆就像一个可旋转的巨型风筝,能够随时变换角度以捕捉最强劲的风力,由此实现大风天气下运输船在海上的自主航行。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发展绿色船舶有全产业链的综合优势。从绿色船舶的研发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国都有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使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中国船级社的一份简报显示,近期我国船舶企业签订多份绿色船舶项目订单。
近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南造船”)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集团物流和服务公司(ADNOC L&S)和万华化学集团的合资公司AW航运公司续签了两艘9.3万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订单。
该船是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第四代VLGC精品船型的衍生船型(Panda 93A),该船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液氨运输船,不仅是绿氨长途运输的首选船型,而且可以满载丙烷、丁烷等液化石油气体。该型船配置了液化石油气(LPG)双燃料主机和轴带发电机以满足现阶段的碳排放要求。
近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与太平石化金租、中石化燃料油在大连举行两艘4.99万载重吨成品油轮建造合同签约仪式。该船型属节能环保型MR型成品油船,可在全球范围航行。
“自‘十一五’规划至今,中国严格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因而在绿色制造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而中国愈加庞大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船舶绿色化转型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张建平表示。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今年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总经理翁红兵介绍说,今年1-9月已经交付17艘民品船,年内有望实现LNG运输船交付8艘的历史新高。新船订单承接34艘,经营接单完成了全年计划的200%,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2030年左右。
“全球造船市场的领先地位,叠加绿色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中国绿色船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船级社该专家表示。
“当然,积极的政策支持也是关键之一。”该专家同时强调。
去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当前,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出了多种满足国际标准的新型绿色船舶,提升了中国造船的国际竞争力,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中国船级社该专家表示。
但该专家同时强调,未来还应加大绿色船舶关键技术和装备科研攻关,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的含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