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立彬
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维护光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市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
据悉,在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中,有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16家光伏骨干企业。与会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伴随着疯狂的内卷,行业大洗牌也在加速进行,国金证券研报认为,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光伏产业经历了二三线企业退出、跨界企业退出和头部企业整合后,落后产能正逐步被淘汰。
反内卷出重拳
座谈会上,与会各方就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达成共识,但效果显然并不明显。
10月16日,国家电投分别公示了第一批光伏组件、逆变器中标结果,规模均为12.5GW,共14家企业中标。
从此次中标结果看,价格内卷仍在持续。在P型双面标段中标企业中,常州华耀光电、一道新能、锦州阳光的报价均低于0.68元/W,而在N型182双面与N型210双面标段,不乏企业低价中标情况,包括协鑫、华耀光电、晶澳、一道新能等企业的部分标段中标价均低于0.68元/W。
“0.68元/W”这一数字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出的行业底线。10月18日,该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光伏组件是需要稳定运行20-25年的产品,相比价格,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0.68元/W的成本已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该文章指出,考虑当前行业严重供过于求、企业为消化库存正在极限经营的现状,上述成本测算并未将折旧纳入,因此实际上低于真实生产成本,更低于包含三费的全成本。每家企业的个体成本有差异,但差异范围整体有限。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市场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目前价格已经腰斩。近一段时期以来,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案例。中标价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制造企业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低于成本的投标只会带来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最终不利于项目的长期与稳定运行。招标方要尊重市场规律,遵守法律规定,以设定最低限价、降低价格得分比重、提高服务和质量得分比重等方式,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从而引导投标方将投标重点转移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履约能力上。
行业大洗牌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
10月10日,ST旭电发布公告称,其股票已被深交所裁定终止上市,并定于10月11日正式摘牌。这是继ST阳光、ST爱康、ST航高等企业之后,又一家光伏上市公司正式宣告退市。
这几家企业退市的原因,多与内部控制问题、财务亏损、股价持续低迷等因素有关。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出现了整体大面积亏损现象,即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主流企业也不例外。例如,隆基绿能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2.43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1.8亿元;通威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1.2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32.7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光伏产业进入动荡期,光伏行业调整已是必然趋势。光伏行业凭借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吸引很多“选手”进入,导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少量头部企业尚且面临重大考验,一些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盈利困难,只能靠不断融资,面临“造血”压力并不鲜见。同时,中小型企业无法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难以跟上行业技术迭代速度,面临破产出清风险。不过,经过优胜劣汰、落后产能的快速淘汰,优秀企业将从市场竞争中胜出。
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目前供给侧洗牌已进入中后期,预计随着终端需求的释放,产业链盈利将逐步恢复。
华泰证券也针对光伏行业产能出清给出一项预测时间表,由于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企业缩减资金开支趋势明显,多个新投产能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生产,部分企业开始出现经营困难。但不同环节产能出清速度有差别,硅料、电池、玻璃环节或率先实现。同时,部分领先企业当前现金储备仅能维持2-4个季度生产经营,2025年上半年有望出现产能退出,这是产能出清的有效信号。
此外,从长期看,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光伏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27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接近1000吉瓦。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