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明年中国数字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6402.7亿元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

2024年10月28日 

  ▶ 本报记者 李洋

  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是数字人全面应用突破之年,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可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

  当前,随着沉浸式体验和交互能力的提升,数字人正逐渐从媒体娱乐领域走进生活服务乃至生产环节,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大模型为数字人“铸魂”

  今年“6·18”,京东依托言犀大模型加持的数字人直播,累计时长超40万小时、交互超500万次、累计观看1亿人次。华为云盘古数字人大模型帮助用户用12小时完成数字人生成……

  “数字人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但与早期概念相比,目前数字人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专家委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锁宁表示,如今,数字人已经发展成为通过建模等多种数字智能技术创建,具备人类外观形象、声音语言、肢体动作或思维功能,并能在大模型支撑下形成学习、生成、互动等功能的数字智能体。

  “人工智能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延伸人脑功能。从ChatGPT到Sora再到GPT-4o、GPT-o1,所有技术突破都直接体现为数字人功能的提升。”武锁宁说,数字人与人工智能匹配度最高,是人工智能输出和释放的最理想出口。

  他表示,分析各种类型数字人出现和流行的时间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技术条件和安全管控能力的提升,各类数字人呈现出波浪式推进态势,中国数字人产业增长正在进入新拐点:媒介数字人从广播阶段进入互动阶段,服务数字人从导引阶段进入咨询阶段,行业企业数字人正起步进入辅助阶段。

  安全是可持续发展基石

  “当前,数字人应用百花齐放,但也面临侵犯著作权、个人隐私泄露、数据滥用和身份伪造等风险。”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陈家春表示,强化数据保护措施、完善数字身份认证体系、提升技术安全性和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框架,是数字人产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业界提出一个远近结合、双管齐下“双支柱”数字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一是致力于通过溯源技术和法律体系补充完善,对数字人知识产权数字分身的各种权益实施保护;二是通过数字人管理体系的建设,打造数字人实时管控体系。

  “无论是数字人还是机器人,在网络上都是一个IP,可以统筹管理。尤其是进入工业互联网时代,作为智能体的数字人、机器人将融会贯通,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资源,实现‘降维打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标识(ID)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处不在。”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总工程师谢家贵表示,标识符是表示对象与人交互的“接口”,作为入口或者前端,最容易被注意到。“但是表示符在设计实践上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即任何标识符的实现只能满足安全性(唯一性)、非中心化(完全分布式)、人类友好(可读易记)其中两个要求,不可能3个要求同时具备。”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积极进展。今年年初,《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网络在全国覆盖47个重点行业,二级节点上线365个,标识服务企业超43万家。

  谢家贵表示,分布式标识符(DID)作为一种创新的标识技术,赋予用户自主管理其数字身份及数据的能力,可有效应对数据保护、数据资产所有权等核心挑战。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星火·链网”新型基础设施,作为DID数字身份的应用与实践,可为数字人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AI标识将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治理的重要抓手。”泰尔英福常务副总经理曾西平表示,“泰尔英福正在研究制定AI标识编码规范。通过AI标识,赋予AI生成内容的唯一ID,关联制作企业代码、内容制作编号、内容提供单位代码、内容提供编号等信息,支持开展统一业务验证等功能,并对AI生成内容的身份和来源进行标注、解析、识别和追溯,以支撑AIGC场景下对相关模型、作品等内容的版权保护、可信存证等服务。”

  多模态交互能力有待提升

  “未来,人工智能将不仅仅局限于处理文字和语音,还将包括处理触觉、表情以及生理状态的变化,使得数字人能够更加全面地模拟人类的行为和反应。这种多模态交互能力的提升,将帮助数字人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更加自然和高效。”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立认为。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人的职能将逐渐扩展,未来可能会发展成类似私人管家的智能代理。这些智能代理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服务。

  “目前,数字人客服在处理客户问题时,往往只能提供基础的回答服务。当客户的问题需要跨部门协作或涉及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数据时,现有的数字人客服难以获取这些分散的数据,从而无法作出综合性判断和提供合适答案。”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元宇宙产业促委会副主席、北京有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悦认为,一个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企业内部不同业务模块和数据的整合。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数据流畅交流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数字人产业发展应在保护权利和促进产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采取极端措施,既不能“一刀切”式地禁止,也不应过度放任。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