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广州南沙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2024年10月14日 

  ▶  本报记者  邓淑华

  位于广州市最南端海水淡水交汇处的南沙区,其农业总产值已经连续4年领跑广州市各区,2023年达124.64亿元,正成为种业集成创新中国芯、全球涉农制度创新试验地。

  如今,广州南沙扎堆集聚了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以及估值百亿元级独角兽企业,正积极建设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农业产业链的源头种业。

  在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种业领域,这里引进了A股市场“蔬菜种业第一股”绿亨科技、全球独角兽企业中芯种业,并建设了广州市首家渔业领域研究院,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蔬菜种业第一股”

  走进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基地,蔬果飘香,生机盎然。这里总占地面积约250亩,产品以番茄、辣椒、茄子为主,着力于茄果作物创新育种和配套技术开发。

  “我们组建了番茄、辣椒、茄子及合作研发等4个专业育种组,并设有育种研发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种子加工仓储中心、智能化育苗温室等。”广州南沙绿亨育种科学研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成立于2021年4月,主要承担绿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的建设。

  深耕农业高新技术近30载的绿亨科技集团,2018年5月落户于广州南沙种业小镇。2022年12月,绿亨科技登录北京证券交易所,成为A股市场“蔬菜种业第一股”。该企业推广的产品涵盖40余种作物上千个优质品种,共取得植物新品种权37项、农作物登记品种175项,相关领域专利权59项。

  “从选址在南沙·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到建设高品质樱桃番茄产业化基地,南沙区农业农村局都给予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和补贴支持。”南沙绿亨育种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从源头为当地蔬菜产业提供种子种苗等产品、为产业护航,也将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帮农民种地,促农民增收,助力农业种业现代化发展。”

  为畜禽种业装上“中国芯”

  20世纪90年代,我国规模化瘦肉型养猪业迅速发展,但作为产业核心的原种猪主要依赖进口。当时我国商品猪80%以上来自国外引种的品种。国外种猪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其在我国繁育两代后品种就会退化,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循环中。

  26年来,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吴珍芳,主持培育了“华农温氏Ⅰ号猪”和“温氏WS501猪”两个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并通过温氏股份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1年,温氏股份将种猪业务板块归并重组,引入多家国资,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共同成立广东畜禽种业集团,注册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后的中芯种业成为国内首个估值超百亿元的畜禽种业企业。

  多年来,该企业长期坚持自主育种,先后攻克智能测定、大数据遗传评估、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基因编辑等育种关键核心技术,保持与世界前沿技术同步,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自主研发了生猪育种专用基因芯片等技术,“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发展过程中,广州南沙将我们的项目列为重点项目,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加快项目推进;配套了扶持经费,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同时也配套了人才公寓和子女入学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南沙。”中芯种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在南沙建设两个实验室和1个高标准畜禽育种实验基地,立足广东,面向全球,积极抢占生物育种技术制高点,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建设国际水产种业创新高地

  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携手华南农业大学温小波教授团队,经过长期攻关,突破南沙青蟹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了蟹苗存活率和蜕壳成功率,为当地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华南农业大学共建的渔业科技创新机构,也是广州市首家渔业领域研究院,致力于建设以现代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水产种业创新高地。

  该研究院依托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优势师资科研力量,创建了以种业为引领的渔业全产业链公共研发平台,包括水产种质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育种与种业、病害防控、精准营养与绿色养殖、设施养殖与智慧渔业平台。如今,该研究院首批设立的八大科研项目包括南沙青蟹、黄鳍鲷、小虎麻虾、加州鲈、草鱼、鲫鱼、智慧渔业平台和种质资源平台。

  “我们将按照‘立足南沙、面向湾区、服务全国’的整体定位,整合资源、创新制度与技术,瞄准南沙和我国渔业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攻克产业技术瓶颈,助力建好‘蓝色粮仓’。”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