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来自2024中国算力大会的呼声

打造更多“撒手锏”级算力产业应用场景

2024年10月14日 

  ▶ 本报记者 李洋

  “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世界前列。”9月27-29日,以“聚智向新 算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在郑州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

  赵志国强调,目前,城域算力节点间1ms时延保障能力已逐渐形成,区域集群到周边主要城市间5ms时延保障能力广泛覆盖,国家枢纽节点间20ms时延保障能力全面实现;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7,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为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算筑基”是大势所趋

  目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优化、换挡升级的重要引擎,迫切需要以算力设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使其畅通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246EFLOPS,智算同比增速超过65%。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骨干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跃升至新高度,超低损光纤、灵活全光交叉和智能管控等新技术实现大范围应用,启动省际干线超长距400Gbps光传输系统的线网部署,云网、算网协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郝立谦表示,依托“算网一体”资源禀赋,加速推进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AIDC)建设升级,在数据中心“5+4+31+X”基础上打造“1+N+X”智算集群,覆盖东数西算所有枢纽节点和重点城市,我国正不断创新智能算力供给,打造全面覆盖、适智升级、高效节能、智慧安全的智算基础设施新格局。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栾晓维表示,中国电信打造了业界领先的“息壤”算力平台调度,突破公有云万卡纳管和调度核心技术,研发算力插件实现异构算力接入标准化、研发算力网关,支持社会算力云化纳管安全接入,同时建立算力度量体系,使得异构算力可统一衡量。目前“息壤”已接入39家算力合作伙伴,聚合各类智能算力合计达到22EFLOPS。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中国移动实现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骨干承载网、全球首个400G全光骨干传送网规模商用,基于云间数据备份场景,完成5500公里超长距高吞吐试验,算力路由、全向智感互联、全调度以太网等原创算网技术取得突破,自研算网大脑在全网推广。

  “全国在用算力中心业务的58.3%已连接国家骨干网,其中大型、超大型算力中心连接比例为45%,规划在建算力中心预计有64%连接骨干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接下来,需要加快软件产业协同,打造开放兼容的智能体系。”

  “以网强算”是关键路径

  随着算力形态从PC到云再到算力网络的转变,网络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从传送信息到连接算力,进一步升级为感知调动算力,呈现显著的网络效益。依托我国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优势,将有效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交易效率,助力我国从算力大国向算力强国加速迈进。

  去年,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在郑州市启动建设。该节点立足河南省、面向全国,承担国家超算互联网运营、服务和资源调度等核心枢纽功能,成为一个多维度服务的综合平台。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历军表示,国家超算互联网的建成,将使分布在全国的超级计算机和智能计算设备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网络。目前,该平台已经汇聚1000多种应用,覆盖100多个行业领域,为6300多种商品和4300万行的源代码提供服务,未来目标是接入500家服务商和1万种商品,达到20万用户的规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则认为,确定性网络是中国算力网的一个重要基础,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时延抖动小于50微米、零丢包、完全达到无损传输的标准,中国团队已经在确定性网络的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原来的互联网还在发挥作用,但是它发挥的只是一个普通网络的作用,确定性网络是要实现算力网络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的功能。”刘韵洁说。

  “为智铸算”是迫切需求

  当下,随着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为智铸算”成为迫切需求。

  “2003-2023年20年间智能算力需求增长了百亿倍,是构成目前算力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余晓晖表示。

  “新的算力对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刘韵洁表示,大模型、空间计算以及有感知、有思维的智能体都对网络提出了新需求、新标准,特别是前5年GPU增长90倍,而网络带宽仅增长10倍,带宽瓶颈问题日益凸显。“无损协议如远程直接数据存取(RDMA)已成为算力网的必需。”

  为加快打造统一的行业认证标准,更好评估国产GPU芯片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加快促进工序匹配和生态成熟,新华三集团已经在上海、杭州建立了国产GPU测试适配实验室和大模型、中小模型适配实验室,并与超过15家国内GPU AI芯片厂商进行深度协同,目前适配超过50多款国产AI的加速卡,同时积极参与同大模型公司联合的芯片的测评标准与AI加速卡适配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算力用于模型训练是小场景、小应用,而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才是算力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大场景。”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CEO于英涛说。

  于英涛建议,统筹遴选、开放关键场景、核心数据,深化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探索,打造出更多的“撒手锏”级应用。“政府主导的算力企业应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算力支持,这才有希望打造出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的独角兽企业。”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